公家医院"私人医生式"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公家医院的“私人医生式”服务
□本报记者蒋阿平、见习记者周幸
只要有需要随时能测血压、测血糖、测尿常规,一个人建一份健康档案,医生定期上门开展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近年来,吉州区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被居民称为“私人医生式”医疗服务。
一台自助式健康监测一体机,让周边居民可以随时进行自我检测。可测血 压、血糖、尿常规……这台一体机所在的小屋,是建立才一个多月、全省唯一的“社区健康管理小屋”,也是关注健康的居民们常来的地方。“随时都能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比自己请了一个私人医生还方便。”身患高血压的刘阿姨,每天买完菜回家经过卫生服务中心时,都要进去测量一下血压。
该中心新建的中医养生馆,也是广大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市内知名中医专家坐诊,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名家提供的贴身服务。中药熏 蒸、艾灸、推拿按摩、穴位放血、刮痧、拔罐……“这些项目既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对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又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价格还低廉。”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边患面瘫、颈肩腰腿痛、中风偏瘫等病症的居民,都喜欢来这里看医生。
更让居民们欣喜的是,该中心组建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组成的5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天下午派出一队下社区、进家庭,上门入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特别是为独居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只要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居民不仅可以享受上门的免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还可以根据自身健康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健康状况早了解”、“健康信息早知道”、“分类服务我主动”等服务项目。“有了这些服务,我们就可以提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预防和保养”、“医生针对健康状况上门给我们讲健康知识,作用特别大”、“有了家庭医生,我们慢性病患者也能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饮食和用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居民们好评如潮。准妈妈小郭更是开心:“我不用挺着大肚子往医院跑了。真没想到,如今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私人医生式’服务。”
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本报记者谢琛
“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承担全街道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为居民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适宜技术……”11月30日,青原区河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曾安焘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中心的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大特色就是便民利民。多年来,该中心以居民需要为向导,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每个工作日 提供免费体检,同时为辖区内15个村、居委会的居(村民)建立了29414份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的健康档案与便捷的健康体检,保证了中心能随时关注居民健康情况,起到疾病预防与健康提醒作用。
“慢性病需要长期稳定的治疗与保养。对辖区内每一个记录在册的慢性病员,中心每年都会对其进行四次面对面的回访。忘记来体检与康复的病人,我们也会按时电话提醒,时刻提醒居民关注健康。”中心体检科副主任陈小娟告诉记者。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思想理念,该中心改变以往“坐等病人”习惯,走出院门进村入户,实行了家庭访视制度和医师责任制,定期为服务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和家庭访视,尤其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上门访视。
社区内有一位因高血压致瘫的邱大妈,由于担心费用高昂、治疗麻烦,不愿上医院治疗。听闻后,该中心医务人员迅速上门为其体检,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并向其介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如今,邱大妈不仅主动定期来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保养,还带动身边的邻居朋友参与服务中心的免费体检、健康教育。社区内的居民直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大家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