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公路隧道要建 目前难度很大
10月9日,本报在A08版以《南昌公路过江隧道何时开建仍是谜》为题,对市民期盼加快规划建设过江隧道一事进行了报道。昨日上午,南昌市长陈俊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回应市民的呼声,他表示目前南昌的过江通道确实太少了,红谷隧道肯定要建,但规划、设计要有超前思维,现在面临的难度很大,希望市民多点理解。
难度在哪?
选好出口要深入研究
过江通道太少,八一大桥、南昌大桥逢高峰期必堵,也让这座城市的决策者着急。即便是即将开工的朝阳大桥能在2014年如期建成,过江拥堵的现状也恐一时难以缓解。南昌市市长陈俊卿昨日受访时表示出自己的担心,“南昌过江通道太少了,未来两三年是交通的困难期。”
陈俊卿表示,红谷隧道目前仍在研究中,但难度很大。为什么说难度很大呢?陈俊卿说,主要是隧道对接老城区的出口比较难确定。“从红谷滩这边修过去,位于赣江东岸的出口在哪里?怎么疏散车流?在哪一条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还要做一个深入的研究。”他说,建红谷隧道就是要完善城市路网交通,方便红谷滩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联系,不然建成之后又造成新的拥堵。
陈俊卿指出,洛阳路隧道建成后,因为地铁施工围挡,车辆都往那一块汇聚,经常造成拥堵,有些市民就反映建得不怎么好,所以在建红谷隧道的时候,应该要提前考虑充分一些,规划做得更好一些,对未来发展要有思想准备。
为什么建?
开发地下空间利疏堵
南昌目前尚无过江隧道,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相对比较滞后。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蒋立红等人研究发现,当城市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时期;当城市人均GDP到3000美元时,城市就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现实需要和经济实力。从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已经可以进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期,省会南昌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基础。
蒋立红说,通过对地下交通设施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对缓解严重的交通问题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效果。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吴发根、李伍平两位学者在《南昌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探讨》一文中也认为,南昌具备地下空间开发的工程地质条件,市域大部分为稳定或较稳定的工程地质区,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南昌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而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地下通道等都将成为地下空间的有机部分,交通客流吸引商业客流,进而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个利好的消息是,《南昌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日前正式通过了专家评审,官方不仅已意识到城市地下空间对节省城市用地、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近期还将重点建设地下综合工程、地下商业设施和地下通道等。
方向在哪?
地铁中山西路站预留地
地上资源不足,转而向地下借空间,国内外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业界都希望规划、布局能慎之又慎,避免重复开发造成浪费并影响城市安全。
南昌市城乡规划局表示,根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除现有南昌大桥、八一大桥、生米大桥、赣江大桥和英雄大桥外,南昌市在昌南和昌北之间还拟规划建设过赣江的新通道,所以建设是必要的。目前,已委托相关设计单位编制《红谷过江隧道工程规划研究》,通过对过江隧道线位及通道数的选择、两端衔接交通组织论证,隧道工法初步方案等研究,使该通道的建设及将来的运行更加科学合理。
而老城区地铁中山西路站所在地块已经确定为红谷隧道及轨道交通1号线过江通道预留控制用地。为完善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西路站周边区域,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开发,该地块在轨道交通1号线及红谷隧道工程规划确定后,可能将进行适当公建开发,并配套公共汽车换乘枢纽。而近水花园小区对面的三角形地块将保留为街头绿地。
南昌市城乡规划局还表示,相信随着红谷隧道的建设,将极大方便老城区与红谷滩新区的联系,有效缓解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的交通压力。
来源: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