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千里赣江第一隧 记者探访南昌地铁过江盾构准备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江西网   发布者:刘建明
热度222票  浏览4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2年10月09日 07:20

从南昌秋水广场站基坑内往上看。因为要进行过江盾构,秋水广场站较一般车站深。

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过江盾构机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张愉报道:“千里赣江第一隧。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在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基坑内,两台盾构机始发井中间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文字。700多公里的江西母亲河――赣江下,从今年11月中旬开始,将史无前列地进行水下的隧道施工建设。从秋水广场站往东,到中山西路站为止,1889米的距离中,盾构机将如何工作?会碰到什么难题?将如何进行安全监控?记者跟随负责过江盾构施工的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南昌地铁项目部书记侯彬,走进秋水广场站,了解过江盾构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进展

  首台过江盾构11月中旬始发

  跟着侯彬的步伐,记者沿着台阶下到秋水广场站的最底部。“这个车站深25米左右,相当于8层楼高。”边走侯彬边向记者介绍,虽然秋水广场站车站不长,但是与大部分1号线的车站只有二层不同,作为过赣江始发站的秋水广场站有三层。“这是因为要穿越赣江,所以深度要比其他的站多6~7米。”侯彬解释说。据悉,秋水广场站将设5个出入口,还会附属修建1条过街通道。目前站点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的85%,70多人正在忙于盾构机的安装调试,预计11月中旬始发。另一台泥水盾构机预计在十月下旬进场。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在穿越赣江时,第二台盾构机会在第一台始发1个月后才开始掘进。

  出方案

  过江方案历时一年敲定

  在秋水广场站的基坑里,侯彬带着记者来到两块展板前,上面是秋水广场站工程和过江盾构的简单介绍。作为从赣江底部穿越的第一条隧道,施工方――中隧二处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此前在深圳前海湾和长江城陵矶施工时的过海、过长江经历,就成为他们修建南昌地铁的参考借鉴。“接到过赣江的施工任务后,我们选择了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队伍过来。”侯彬说,建设队伍到来后,首先是拿到赣江地质资料和水文资料,在此基础上准备过江盾构方案。从去年8月开始,由中隧二处的机电总工、土木总工牵头,机电系统、土木系统两方面的技术人员从选用什么泥水盾构机开始,围绕着如何施工、可能碰到什么困难等考量,经过一年多的编制和四次专家论证,最终敲定了过赣江方案。这个被侯彬称为“商业机密”的方案将把脉千里赣江底的首次“穿越”之路。

  选设备

  江底挖隧道靠泥浆帮忙

  在进入秋水广场站工地时,记者看到在基坑的旁边很多工人正在忙着安装一个外形酷似漏斗的设备,这在其他地铁站点都没有出现过。经过询问,这原来是泥水分离装置。谈到这个装置的作用,侯彬先给记者讲述了泥水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在赣江水底以下挖出地铁列车运行的隧道,选用的是泥水盾构机。1号线只有在秋水广场站才有泥水盾构机。“与土压盾构机输送固态的泥土到地面不同,泥水盾构机输送的是液态的泥浆。”侯彬说,“而且土压盾构机只要把挖出的土送出地面就行,但泥水盾构机要对泥浆循环使用。”据悉,当泥水盾构机开始过江时,最前端的刀盘削下来的土砂经搅拌装置搅拌后会形成高浓度泥浆,运回地面在泥水分离装置中分成碴土和泥浆,分离出的泥浆又会重新被运回盾构机内。这其间,将通过控制进、排泥浆量和气压来保持江底工作中的各种平衡,防止出现塌方和涌砂涌水。看似普通的泥浆在这里成为过赣江地铁施工正常进行的“法宝”之一。

  做分析

  最近时隧道顶离水底5米

  “当泥水盾构机始发后,将沿着形似锅底的抛物线线路运行,先下坡,过赣江大堤,在赣江水底前进,然后快接近中山西路站时‘抬头’。”指着工程示意图,侯彬向记者介绍,整个过江的工程中,泥水盾构机将会碰到“三大技术难题”,包括“上软(砂石)下硬(岩石)”的地质条件、断层带、浅覆土层(即隧道顶部和赣江水底最近时仅有5.2米)。“这是我们施工时要攻克的难点。”侯彬说,针对“上软下硬”的地质条件将通过对盾构机前方掘进刀盘的改进来保障推进的顺利。在穿越断层带时,则会调整掘进的速度和技术参数,包括对保证压力平衡的泥浆液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通过浅覆土层时,盾构机则要减速,“常规性的掘进速度是每天12米,到了浅覆土层估计一天只能掘进3~4米。”

  保安全

  将出动监测船护安全

  “质量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命运自己主宰,安全千金难买。”……在秋水广场站的工地上,随处可见到这样提醒的安全警示牌。由于是地下工程,再加之要从赣江底穿过,安全是重中之重。“到底下面的地质情况和勘探的有没有出入,我们并不知道。”侯彬说,在盾构出发前就要做好技术储备,“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更周到更仔细,做的方案和应急的预案也要更详细。”在诸多的安全监控中自然包括监控江面和江底的变化,这不仅依靠盾构机上的监控装置,还将在江面上出动监测船。“过江时,监测船一天至少要在江面上出动三次。”侯彬说。

  在采访中,“千里赣江第一隧”是侯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次“摸着石头过河”的过江盾构因为是首次,风险和意义同在,其中,将是地铁2号线过赣江盾构、南昌未来建过赣江隧道的“探路石”。

TAG: 车身 高速公路 工程车 记者 交通事故 旅游 南昌地铁 宁都 收入
顶:8 踩:1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7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61次打分)
【已经有64人表态】
12票
感动 感动
9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8票
难过 难过
7票
搞笑 搞笑
8票
愤怒 愤怒
7票
无聊 无聊
8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南昌:中秋国庆8天乐 大学新生“留校生活亦精彩”(图)
  • 下一篇:上高一工程车卸货后忘收升降车身 致司机身亡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