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港守船工:上岸定居成了遥不可及的梦(组图)
守船工一家三代五口人就挤在这个不到三十平米的船头
锈迹斑斑的船
透过南昌港的码头看对面的红谷滩中心区
南昌港和对岸的红谷滩中心区
南昌港和八一大桥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秦海峰摄影报道:2011年10月7日,中国江西网记者走进南昌港,传递出了守船工想在岸上安家的呼声。2012年9月17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再次走进位于南昌市八一大桥一侧的南昌港进行回访,守船工却不愿意再接受记者采访,在岸上安个家似乎成了遥远的梦。
9月17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再次走进位于南昌市八一大桥一侧的南昌港,和沿江中北大道的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门庭凋敝、人迹寥寥 。除了四五艘趸船锈迹斑斑,又多了几艘同样锈迹斑斑的货船。
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昌港的黄金年代,这里的长短航线有十多条,通往都昌、鄱阳、余干等地,每年运送旅客50万人次,客运收入曾突破1000万元,俨然一个交通客运枢纽。高速的通车和柴油价格的上涨以及赣江枯水期延长等原因使得南昌港逐渐衰败。
吴守义(化名)也曾是南昌港的职工,不过现在吴守义已经退休。接班的儿子后来工龄被买断,也成了这里的守船人。儿子结婚的时候就是在趸船上,8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两间,中间打通,成了婚房。孙女2002年在趸船上出生,吴守义就和儿子孙女一家三代5口人以趸船为家,靠着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和儿子每个月650余元的薪水艰难度日。
9月中旬的南昌已经有了秋天的味道,站在趸船上,冷风从江面上吹来,夹杂着江水的腥味,让人瑟瑟发抖,有种说不出的难受。“这船上冬天像冰窖,夏天比马路上还热,八一桥上的风有多大这里就有多大。”吴守义去年曾经这样向大江网记者描述他的生活。
而今年,还未等记者停下脚步,他便在门口摆手示意不要进来。在记者百般解释下他才打开话匣子:“生活和之前一样艰辛,日子和之前一样难过,没有多大改观,反而多了些压力,去年他们的生活被公开报道后,曾遭到上级某位领导的训斥。”
而对于在岸上定居的梦想,吴守义告诉大江网记者:“别提了!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公租房廉租房又没有资格,看来真要在这船上终老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