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开学第一课
中小学开学。这种年年重复的东西,原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今天中国的父母,大部分已经被孩子念书的事折腾得近乎歇斯底里。开学这个东西,自然成了大大的社会热点。
前几天路过小区的小学门口,恰逢新生报到。成群年轻的父母,聚集在树荫下交头接耳,无意窃听一下,满耳朵都是:“你的孩子分在哪个班?”“你们找人没有?”“听说二班和五班比较好。”“三班的班主任是个硕士哦。”还有:“你们准备让孩子上哪个中学?”“上了兴趣班吗?”“我要规定不让他/她看电视了。”……这些“教育”信息交流进行时,周围的空气里都弥漫着紧张、不安。
在进出小区的路上,在上下楼的电梯里,就不时听到父母对孩子低声严肃、略 带威胁地训话:“现在是小学生了,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要养成好习惯……”如果光听语气,不听内容,还以为要派孩子深入虎穴。
中学的新生父母,则更加复杂。一个朋友,夫妇俩因为孩子没有考上如意的高中,这几天已经弄得很不开心,一起外出就餐,也时时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虽然一众朋友打气说“孩子会卧薪尝胆三年,脱胎换骨”之类的励志语言,但总不能让他们释怀。当然,也有孩子考上名牌重点的邻居,在刻意的矜持背后,总难掩内心的踌躇满志。真是冰火两重天。
总之,在个人的直接感受中,我看到更多的,不是正能量在传播,而是一种颇为负面的情绪在传染。这让人感觉,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开学第一课,不是正能量的传播,而是一场新的战争的开始,对于有些家庭来说,更是要“倾全家之人力物力”希望打赢的战争。
看到这些普通人的开学第一课,不禁让人感到有些心酸。中国的孩子太累,父母知道,其实父母也累。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似乎又公认读书是最让人心里感到踏实的奋斗之路。
真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社会进步到真正的普通人(而不是能上央视的明星和“普通人”)也能享受体面的生活。如果那样,相信教育观念发生改变,父母也不会逼着孩子“出人头地”。如果那样,普通人也会享受他们孩子的开学第一课。
(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