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喜与盼
□康业华、梁生斌
数十户移民搬迁户在紧张地砌墙;码好麻袋等待卖稻谷的粮农;三三两两散落在各个地块进行田间管理的农户……8月30日,走进县级贫困村泰和县上圯乡沔口村,笔者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喜悦,聆听他们对未来的期许,也被当地农民创业干事的激情感染、激励。
“50多岁了,没想到建房国家还有补助。”正在新建移民点装修房屋的高公楷爽朗地笑道。
“中央对原中央苏区的政策支持,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大喜讯。”沔口村支书林建发说,有政策作后盾,他们要带领村民好好干,打造一个秀美繁荣的村庄。
为引导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上圯乡根据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的政策,积极制定对接计划,把改善沔口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要想富,先修路。该村着力改善当地百姓出行条件。目前,该村已修通了所有的通组公路,总里程达18公里,硬化率达99%,方便了当地13个村民小组470户1998名农民,特别是给当地60多户淮山种植大户、6户生猪、肉牛养殖大户和16户油茶、毛竹低改户的生产销售提供了便利。
路通,思路通,眼光更开阔。
如今,生猪养殖大户高承积计划扩大规模至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该村淮山种植合作社也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至600亩以上。
为提升当地百姓的幸福指数,上圯乡通过筹措资金80多万元新建饮水工程5个,让当地7个村小组300多户1000多名农民用上了放心水。该乡通过劈山造地,按照秀美村庄建设的要求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打造了3个移民新村,彻底改变了37户深山农民的居住条件。
为了引导当地村民打造秀美村庄,由市委组织部挂牌督办的《上圯乡沔口村四年扶贫工作规划》出炉了,包括改善民生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内容。规划提出,到2015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4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
“如果能够彻底解决运输、储藏等难题,我们的淮山种植规模可达到500亩。”村主任高公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