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垃圾场污染土地使水稻减产
两百亩良田产量面临绝收
“双抢”季节刚过,再过两个月,又是晚季稻收割的季节。可对于农民吴金旺等人而言,一年种下两茬水稻,收获的却都是失望。
吴金旺是乐平市乐港镇龙溪村人,和当地的多数村民一样,都是以务农为生。2007年期间,当地政府开始在龙溪村辖内建设一座大型垃圾处理场,垃圾场从开建至今,一直遭当地村民排斥,村民们认为垃圾场建成后的污染,既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又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这个月的11日,在台风“海葵”的影响下,乐平市受灾严重,其中位于乐港镇境内的垃圾处理场污水池失控,存储在池内的污水随洪流扩散开来,对周边庄稼、蔬菜基地能农作物产生了一定危害。
在洪峰退去后,农民吴金旺等人在稻田中看到,原本都在茁壮成长的禾苗呈成片、成片倾倒、枯萎。“我们就指望着这些收成,现在有200多亩地的禾苗还没成熟就倒下去了,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的产量绝收。”在吴金旺看来,洪水会导致粮食减产,而不可能导致粮食绝收,导致粮食绝收的真正原因是垃圾处理场的污水。
当地一些农户也纷纷向记者诉苦,垃圾处理场建成后,这些年来,大龙湾村民种植稻田每年都在减少,仅在去年被污染的面积就高达500多亩。农民使用再多的药物和技术,也无法让这些倾倒的禾苗起死回生,心头都在痛。
当地农民合作社面临解体
采访中记者获悉,早在2007年垃圾处理场建设之初,一些农民就放弃对土地的耕作,通过外出打工等方式谋生。上述原因让当地村委会干部压力相当大,既要配合上级政府征地建设垃圾处理场,又不能违反国家政策导致大片良田荒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龙溪村委会干部和一些愿意继续种田的农民协商,成立了一家“农民合作社”,出资承包那些面临荒废的田地。
合作社顾问余焰松解释,合作社采取农民自愿加入的形式,一起承包田地一起耕作,当然也一起受益。起初,一起承包的50多名社员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出钱出力,承包的田地多达5000多亩,可以由于垃圾场的污染,耕作的农田年年减产,产品质量也不好,其中,种植的蔬菜收成少、死得早。一些社员们积极性被完全打消,每年都有社员退出合作社,承包的面积也逐年减少,目前,合作社只剩下26名出资的社员,承包的土地面积减少到2000多亩。合作社现在已经举步维艰,如果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继续减产,合作社的命运就是解体。
在余焰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垃圾处理场附近的稻田看到很多即将成熟的稻谷都已经溃烂。余说,社员们辛苦半年多种出来的稻子,现在全部溃烂,血本无归啊!稻田里的水沾着人的皮肤就发痒,靠垃圾场附近的稻田即便多出钱,都没人愿意下去耕作。
在村民看来,垃圾场继续存在或者不进行整改,将严重影响到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
农民曾经获赔一万元
当地有村干部向记者证实,这家垃圾场占地130多亩,属市政工程,整个乐平市城区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这里,处理方式就是等垃圾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和面积后就用泥土覆盖,处理方式非常简单,环保措施肯定不达标。
因垃圾场引发各类污染,附近的村民常年将矛头指向村委会,责怪当年村干部不应该轻信环卫部门所说的“垃圾场没有任何污染”,而今,村干部已经没有能力处理垃圾场造成的污染问题。在去年,当地村民曾和垃圾处理场发生矛盾,要强行关闭垃圾场,村民们在获赔1万元现金、上级政府承诺对垃圾场进行整改的前提下,矛盾才得以暂时平息。
环卫部门否认垃圾场存在污染
在进入垃圾处理场后记者看到,有多人正在对废铁、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分拣,对于废弃电池、农药瓶这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则不作任何处理。整个垃圾场内臭气弥漫,已经发酵的垃圾正冒出白色的气泡,苍蝇漫天飞舞。
农民吴金旺说,这个露天垃圾场也是乐平市唯一的垃圾填埋场所,缺乏必要的环保手段,可以说在方便城里人的同时,坑了一大批农村人,损失难以估量。
就垃圾场造成污染并导致粮食减产一说,乐平市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指出这是田地承包者自身原因所致,与垃圾场没有任何关系,并说乐平垃圾处理场的运作模式很多地方一样运行,不足为奇。对于暴雨导致垃圾池污水流出并流进稻田,是天灾,属于没有办法预料的事情。
合作社总顾问余焰松则说,近几年垃圾场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去年和今年情况越加严重,如果垃圾处理池的污水能够被及时处理,这次也不至于流进稻田,导致粮食减产的同时,又污染田地,垃圾处理场难逃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