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巾石乡熊绍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飞出大山
熊绍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飞出大山
眼看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可父母还没回来,自己的学费也不知有没有着落?8月12日,记者见到遂川县巾石乡新安村的熊绍龙时,愁容布满了他刚满19岁的年轻的脸。
立志要飞出大山
巾石峰下的新安村,一栋外墙白灰已经剥落、墙体有多处细小裂缝的“老态龙钟”的土坯屋,就是熊绍龙的家。虽然家里穷,但熊绍龙从小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飞出大山,要摆脱和洗刷父辈“文盲”这个名称,做个有文化的人。也因此,熊绍龙打小就努力学习,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三年前,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飞出大山,到县城读省重点中学——遂川中学。在高中的三年里,他总是牢记自己是从大山里来县城读书的,因此,他总是刻苦学习,从不与同学比生活享受。他的一日三餐总是最便宜的。很多时候吃的菜是自带的霉豆腐、剁辣椒。
坚强的留守孩子
熊绍龙的父亲因为家里贫困,只上了几年小学就外出搞副业,而且做的全是苦力活。十多岁就在外帮人开山“打石头”,挖砂子(钨矿),吃饱了没文化的苦头。而且,由于长期处于高粉尘的工作环境,落下了肺结核的顽症,花了不少钱,一直治不好,到现在仍在吃药,还欠下了不少债务。而且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不得已,在熊绍龙一岁多点,就和妻子一起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这一打就是十多年。熊绍龙的父亲因为有肺结核的原因,也只能做一些工资低的轻体力活。
“我从小就很少见到他们,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为了省点车费,甚至有几年过年他们都不回来。他们在外面真的很辛苦。”说起父母,懂事的熊绍龙眼里有泪花在闪烁。父母长期在外,熊绍龙就成了留守孩子,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熊绍龙的奶奶身体不好,长期病痛的折磨,使她在不到50岁时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在家看看孩子,守守家门。家里的农活得靠熊绍龙的叔伯们的帮助才能完成。而一般的打理,就得靠熊绍龙年近八旬的爷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熊绍龙从来不泄气,不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的信心。
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学费却还没着落……
今年高考分数出来后,熊绍龙考了547分,这与他的目标570分有些相差,他觉得没有发挥好,他的老师也这么认为。7月27日,他被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录取。接到通知书后,熊绍龙喜忧参半。他第一个电话告诉了父母,同时也弱弱地告诉他们,要一万多元学杂费,加上生活费,要一万大几……
“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他们赚的钱除了还债和家里开销外,所剩无几……快要开学了,我的学费还没着落,不知怎么办?”说到学费,熊绍龙有些无奈。一方面他不敢问父母现在到底筹集到了多少钱,另一方面,他又有点怨自己当时没有坚持出去打暑假工。高考结束后,他本来是联系好了要出去打暑假工,赚点学费。可想到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自己在县城读了三年书,他们操了很多心;父母又常年不在家,自己应该在读大学前多陪陪爷爷奶奶,尽点孝道。没有出去打暑假工的熊绍龙也没有闲着,他成了家里“双抢”和菜园的主劳力,也学会了很多的农业知识、技能,甚至学会了操犁铧。他觉得很充实,可就是没赚到钱。
“不行的话我就去贷款,以个人的名义向亲戚借。我一定要上大学。”面对眼前的困境,熊绍龙对吉安晚报记者如是说。记者李夏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