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王萍带头捐助倡导崇文重教济困助学
“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而上不了大学”
———市委书记王萍带头捐助倡导崇文重教济困助学
□首席记者张晶
“祝贺你考上好学校,市委书记王萍委托我来看望你,并带来她个人捐助的6000元钱。到大学以后,一定要把组织、社会的关爱化作动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社会、报答父母。”8月2日上午,在吉安县敖城镇功阁村,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刘烨球向应届毕业生黄啓仕递上一个信封。突如其来的“奇迹”让一家人喜出望外。一段时间以来,全家人可是为黄啓仕的大学学杂费一直一筹莫展。
是什么让一个农村孩子与一位市委书记有了交情?事情得从一篇报道说起。8月2日一早,《吉安晚报》一篇题为《黄啓仕:明天会更好》的报道吸引了市委书记王萍的目光,“他以579分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但学费似乎是一座压在父母肩上的大山;他的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因经济原因只能靠药物维持基本治疗……”吉安县县立中学高三(23)班应届毕业生黄啓仕的遭遇刺痛着王萍的心。她当即决定个人捐助黄啓仕6000元,并委托身边工作人员把捐助金送上门。她一再叮嘱工作人员:“吉安自古是个崇文重教的地方,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而上不了大学。要让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崇文重教、济困助学的良好风气。”
年迈的爷爷奶奶、老实本分的爸爸妈妈、低矮的平房、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厨房餐桌上的稀饭明显是剩饭熬成的……一切显示着这个家庭的生活不宽裕,但黄啓仕依旧乐观:“不管多艰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因为我要为家人创造更好的明天。”他发自内心地感激市委书记王萍和市民政部门对他的个人关爱。他表示,到了大学以后,一定会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单纯依靠父母读完大学。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还介绍,黄啓仕不仅学习刻苦,而且乐于助人。高二的时候,有一次学校评定政府补助金,当时黄啓仕符合条件被班级推荐获得一个资助名额,但当得知班上另一名同学的父亲突然病故,黄啓仕把名额让给了那位同学。
据了解,当天下午,吉安县委书记刘洪也为被武汉大学录取、家处偏远山区官田乡梅花村的困难学子刘萍兰送去个人捐助款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