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基层代表风采]邢镭:三湾老表的贴心人
邢镭:三湾老表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蒋阿平
邢镭,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党支部书记,一位年轻的“80后”。
8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邢镭正安排一天的工作:上午,组织村民观看远程教育片;下午,去村里收缴新农保费用,并进一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空闲时间,通过QQ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进村官群等,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就工作思考进行交流。
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邢镭感到无上光荣,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他说:“我将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行使好代表的光荣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
三年前,邢镭大学毕业,本可以省城南昌从事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可是他却选择了地处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群众生活较为困难的三湾村。问起缘由,他憨憨一笑,想起一句令他印象深刻的话:只有挥洒汗水,青春才有意义。
初到三湾,村民们并不在意这个连当地方言都听不懂的毛头小子。邢镭却迅速转变角色,踏实为民办事,用心助民致富,以实际行动沉入基层,融入民心,成为了三湾村民的“贴心人”。
挨门逐户发放宣传资料、学习资料,上门上户填表登记、危房普查等,为了摸清村里的情况,邢镭抓住每一次机会,与群众拉家常。经过细致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邢镭发现,“三湾村的贫困不仅仅在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更关键的是村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
“村民需要哪方面的技术,就组织他们学哪方面的知识。”邢镭给每一位有学习意愿的村民建立了学习档案,根据他们的需求,组织他们科学合理地学习。他利用大学所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室的作用,精心挑选适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种养节目,播放给村民们看。同时,设立种养科技知识宣传长廊、阅报栏,举办种养知识讲座等,让村民开阔眼界,学习技术。
邢镭还给村民们当起了义务技术员,“现身说法”宣传科技知识的力量,充分激发村民科技致富的积极性。村民何洪林家鱼塘的鱼生病,找不到医治方法。邢镭立即打电话咨询,结合远程教育学到的养鱼技术,对症下药,鱼很快又活蹦乱跳了。村民李兰梅试着养起了豪猪,一有疑问,李兰梅就向邢镭求助。在邢镭的帮助下,疑难问题逐一解决。如今,李兰梅家的豪猪养殖红红火火。
要让群众信得过,先得自己干起来。为了探索出一条群众增收致富路,2010年初,邢镭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时间,远到福建龙岩、湖南醴陵,近到吉安周边县市,花了半年多时间考察特种养殖项目。结合市场调查的结果,他将目光聚集在投入成本少、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技术简单易学的野鸡养殖项目上。他联合2户村民,投入资金10万元,创办了特种养殖示范基地,年底基地3000多只野山鸡销售一空,3个合伙人每人纯收入2万元。
不仅自己干,邢镭还发动党员干部先行,带动村民共同开创致富路。村里几个党员牵头建起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年可出栏生猪2000多头,年产值100多万元,已带动农户10余户。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为了扶持村民,邢镭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解决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让村民轻松“上路”。
如今,该村建立畜禽养殖、杨梅、板栗、油茶、井冈蜜柚等5个种养示范基地,成立畜禽养殖、桑蚕种养、竹制品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发展杨梅、板栗、油茶等林果1000余亩,毛竹林3000余亩,直接或间接为群众带来经济收入300多万元。
“三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能在三湾工作、锻炼,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不知不觉间,邢镭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三湾这方热土。两年村官期满后,他毅然选择了留在三湾村。三湾村的村民们也早已把邢镭当成了自家人。
村民的信任是肯定,更是激励。邢镭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多、更好。随着三湾旅游的日益红火,农家乐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条好路子。如何实现规范化经营,让农家乐良性发展?这是邢镭正在考虑的新问题。他说:“我打算在村里成立一个农家乐协会,统一服务标准、收费价格等,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村民、游客双赢。”
“永做老表的贴心人。”带着这个信念,邢镭踏实前行。
人物链接:
邢镭,男,1986年出生于湖北黄梅,200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7月,井冈山大学本科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城市的优厚岗位,考取大学生村官,并被分配到永新县三湾村,2010年5月,当选为三湾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荣获中国幸福村、“十一五”全省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先进村、全省生态优美乡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他个人被评为2011年度全市“十佳大学生村干部”,并当选为省、市、县党代会党代表。
刘卫红:电力检修“老把式”
□本报记者曹素萍
刘卫红是吉安供电公司输电线路分公司线路检修兼带电作业普通员工。自1991年至今,他在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岗位上工作了21年。21年来他以企为家,任劳任怨,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感染着身边的人,塑造了新时代电力员工的崭新形象。
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为了解决220KV线路的中相鸟害问题,他带领班组人员进行QC攻关,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相防鸟措施,自制了中相防鸟挡板,有效地确保了220KV线路安全运行,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十分明显。该项目已通过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验收,并荣获全省QC成果优秀奖。他本人在全市劳动竞赛中荣获全市技术创新十佳能手的称号。
为解决220KV输电线路杆塔高悬点避雷线挂线难的问题,他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现场,开发了一套避雷线提升器,并在运行线路通过实践检验获得成功。该项目荣获吉安供电公司QC成果一等奖。为了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他带领班组进行带电作业工器具的技术改进工作,解决了托瓶环尺寸不合理和脱碗困难的问题,降低了带电更换110KV线路耐张 绝缘子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以及作业安全性。该项目荣获吉安供电公司QC成果一等奖和全省QC成果优秀奖,同时带电班被省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面质量管理先进班组”。
爱岗敬业攻坚克难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多年来,刘卫红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每天早上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加班是家常便饭。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线路运行管理知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了3篇技术论文并分别发表。他指导班组的线路运行管理成效明显,分公司所辖的输电线路事故率为零次/百公里年,220KV线路维护班荣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光荣称号。在大修技术改造和事故抢修工作中,他针对现场实际,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编制了线路维护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降低了线路维护检修的生产成本。
身体力行甘于奉献
2008年冰灾,他身体力行、抗击冰雪,在一线连续作战36天。为及时掌握和统计上报线路的受损情况,他每天踏雪巡视线路,现场统计故障信息,回到驻地查阅核对图纸资料,整理上报抢修物资材料计划,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到半夜,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生病的妻子。2008年3月,他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抗冰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他热心公益事业,曾多次参加义务献血,献血量多达4000CC。他还长期资助泰和县2名贫困山区的在校儿童。
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职工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同时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今后要更加努力工作,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引领身边的党员和群众为电力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物链接:
刘卫红,1968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助理工程师、技师。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6月入党,2011年10月当选省党代表。他扎根一线,从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吃苦耐劳,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周围的人员。他不断总结工作方法,提高输电线路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刘卫红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全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全省抗冰救灾先进个人、全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首席技师、全市技术创新十佳能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