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竞技也要有生活
□罗朝晖
伦敦奥运会100米蝶泳赛结束后,运动员陆滢那通“在中国的体制下,队员都习惯训练休息再训练。中国人的想法习惯就是如果我练得很累,才会休息,什么业余爱好都没有,把自己框在一个圈子里,只会一味地训练,这样是不对的。而在国外,队员训练之外还会读书,有自己的活动”的言论激起轩然大波。
她说的其实非常正确。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在不断超越人类极限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但这并不表示运动员要为了比赛而放弃享受生活。有些国外媒体老是拿“中国的运动员没有生活”来说事,也时常听到中国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说训练如何辛苦。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体制现在已和国际接轨,并且很多接轨的项目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这其实正说明了生活与竞技体育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竞技,有生活,这才是体育精神背后的大逻辑。陆滢说得非常棒:“在这种大赛中和高手比拼,也是一种乐趣,能结识朋友,增加友谊。在赛场上也赛出了自己的精神,我感觉这就是体育的精神所在,并不是你一定要拿到前三名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