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吉安经济脊梁——吉泰走廊崛起电子信息产业
挺起吉安经济脊梁
———吉泰走廊崛起电子信息产业纪实
□首席记者张晶、记者蒋阿平
全球第一块具有自动消眩功能的液晶汽车后视镜在这里产生,中国第一张可录类蓝光光盘在这里下线,全省第一部自主品牌盛泰手机在这里诞生,全省第一台自主品牌笔记本电脑在这里出炉……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在江西中部的吉安市吉泰走廊迅速崛起。以电子信息产业迅速集聚成块为标志,吉泰走廊以占全市3.6%的区域面积,将承载起全市70%的经济总量,正逐步成长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集聚优势,板块隆起——非均衡发展打造发展新优势
“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是省委、省政府年初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由此,吉泰走廊作为北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承赣南中央苏区的经济区域,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成为优化江西空间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
吉泰走廊,这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战略——以105国道为主轴,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吉水、泰和为两翼,以周边镇为卫星镇,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平均宽20公里,总面积约1400 平方公里区域内,打造吉安优势产业的集聚区、加快发展的优强区、统筹城乡的示范区、绿色崛起的带动区。
顺应产业集聚集优发展趋势,吉安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致力于“挺起吉泰走廊脊梁”、“昂起井开区龙头”,将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吉泰走廊尤其是井开区,集中优势资源,集聚优势力量,推动率先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这是一块宝地,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要素优势十分明显。内有一个机场、一条水运航道、数条铁路、两条国道、四条高速,6个工业园区依次分布间距不超过10公里。
且看吉安决策者与建设者如何将风水宝地唤醒:
产业布局一体化。在全走廊内突出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微生物农药等“6+1”支柱产业,编制了《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一体化。105国道改造形成一刻钟快速通道,“无水港”建设顺利推进,吉安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开通,省级唯一机电产品进出口安全检测中心已开张动检,井开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获国家批准。
城乡建设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等设施,统筹推进走廊沿线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走廊内电信同城同号、公交同城同车。优化商业网点、学校、医院等布局。
四年多的实践,一系列组合拳已有斩获,吉泰走廊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答卷:
主要指标占比提高。“十一五”期间,吉泰走廊“三县三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0%,高于全市、全省年均增幅。
集聚效应明显。走廊内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大指标的81.7%、76.3%和75.68%。电子信息产业已集聚了红板电子等一大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的电子信息龙头骨干企业,其中世界500强3家。
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这块吉安产业集聚、科技集聚、人才集聚、城乡统筹的隆起地带,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
产业重规划,项目重选择——支柱培育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
产业是发展的支撑。面对产业转型的挑战,吉安找准跨越的突破口,以吉泰走廊为依托,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做大做强。
2006年,吉安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17.6亿元。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跃升到256亿元。目前,吉泰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电脑及周边产品、通讯终端及传输设备、数字视听等产业为主导的100多个电子产品的生产格局,380多家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在走廊集聚成链,抱团崛起。
产业重规划、项目重选择。从崇尚“短平快”的急功近利,到注重后劲与潜力的“高精尖”,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在一个个具体项目的遴选和推进中,实践着自己的发展高度。
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迈进。多层线路板、动力电池、汽车AV及导航系统、高保真音响,这些高科技产品,如今纷纷在吉安下线。就连让“神七”实现天地对话的“通信送受话器组”,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吉安制造。
由单纯零部件、来料加工向整机生产迈进。盛泰手机、紫光贝贝迷你电脑、中泰电话机等,频频见于吉安生产线上。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无绳电话生产企业友利电电子将深圳总部迁往吉安。
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迈进。目前,吉安市仅LED产业就有生产企业30家,LED器件封装能力达到150亿只、LED背光源生产能力达3000万片、LED节能灯具生产能力达11亿支。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放大集聚效应,日前吉安正在筹建LED产业园,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将吉泰走廊建设成为中国第八大LED产业基地。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引进并培养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红板电子是香港上市公司森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30亿元,主要生产高精度高密度多层线路板,是佳能、西门子、惠普、诺基亚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合力泰微电子自行研产销液晶显示屏(LCD)、液晶显示模块(LCM)以及液晶显示控制模板。以该企业为龙头,吉安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液晶产业基地,全力打造继深圳松岗、江苏昆山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液晶电子产业基地。
如今,吉安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是全市工业产业的先头军,而且在全省同行业中占有较重分量,去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达26%。
角逐千亿产业,建立现代体系——新型工业化成就崛起新高度
根据《吉泰走廊发展振兴规划纲要》,到2015年,吉泰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70%以上,城镇人口占全市50%左右。而《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为吉安电子描划了坚实未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8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0亿元,把吉安市打造成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368工程”,即“打造一个产业基地,延伸三个产业链条,培育六个产业专项,建设八个产业集聚区”,为这个愿景夯基。
一个基地就是吉泰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按照“产业上规模、项目上质量、效益上台阶、基础设施上水平”发展思路, 吉安将紧紧抓住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科技革命和产业转移、国家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大机遇,加大产业整合,实施高新技术倾斜,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尽快将吉泰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增长轴,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通信设备产业链、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链、数字视听产业链三大产业链将得到有效延伸,吉安将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通信终端和通讯传输设备制造基地、国内重要的计算机整机和零配件生产基地以及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数字视听产业基地。
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新型能源产业、应用电子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六个产业专项将在“技术引进、自主创新、配套协作、集聚发展”等思路引领下,渐走渐强,渐走渐宽。
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和布局状况,充分考虑产业的规模效应、关联效应、集聚效应和可持续增长效应,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将按照“一核八园”(一核即吉泰走廊电子信息与通信终端产业基地,八园即八个特色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布局,共同构筑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大基地”,最终形成以吉泰走廊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各具特色、相互衔接、相互依托的“星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