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爱十字绣 这个真的可以有 (图)
男人也爱十字绣 这个真的可以有
我爱十字绣,但我不是伪娘,我是一个纯爷们!(设计台词)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人穿针引线、缝衣绣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而男人喜欢刺绣,且一绣就是几十年,会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置信。在吉安,就有这样一个男人,不但会传统刺绣,而且十字绣也绣得相当好,连女人都自叹不如。他就是今年38岁的刘胜。
硬汉绣花
5月27日傍晚,记者途经位于吉州区北门街二中对面的游泳馆,见到一群人围着一个几米长的绣架,边看边议论纷纷,走近一瞧,只见一个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的男子,正埋头绣着一幅大型的“琴棋书画图”。这个男子名叫刘胜。他的绣廊坊位于游泳馆的进口处,里面摆放着许多已绣好并裱好的画,其中毛主席的画像就有好几幅,很逼真。乍一看,记者以为是油画,细看才发现那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刘胜是重庆人,高个儿,黝黑的皮肤,粗粗的胳膊,腰上别着个小腰包,全身散发着一股男人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个男人会与刺绣活儿联系在一块。
刘胜从7岁开始学刺绣,刚开始完全是出于好奇和新鲜。当时,家中的姐姐会传统刺绣,经常绣鸳鸯和花朵什么的。小时候的刘胜调皮好动,经常动姐姐的针线,如果姐姐不让他碰,他就不让姐姐绣。
没办法,姐姐看他那么感兴趣,就找来不用的布和针线,让他照着图纸绣,结果小家伙绣得有模有样的。姐姐连连称赞“漂亮”。
姐姐的赞美,在刘胜心中种下了爱好刺绣的种子。从那天开始,刘胜认真地学起了刺绣,别的孩子出去玩耍,他仍待在屋内忙活,且越绣越好。
然而,刘胜在刺绣上的天赋没能让他顺利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而是经历了一番坎坷。
辍学打工
刘胜7岁那年,因父亲担任了校长一职,于是一家人从乡下搬到了父亲所在的公办学校。但刘胜的心思不在学习上,用他的话说“读书就像爬皂荚树一样”,很辛苦。初二没读完,刘胜就外出打工了,当时他才16岁。
刘胜做过一年的泥匠工,还和堂兄学开过一年多的车。在堂兄带的三个徒弟中,数他最勤快,而且人也聪明,学什么都快,很受堂兄喜欢。后来堂兄将一辆卡车留给他,说拿了驾照就可以开了。那时候考本驾照要3000 元钱,而当时刘胜父亲的工资一个月才500多元,还要养活一大家子,根本拿不出钱来。
看到村里人出去打工,一年能挣很多钱,刘胜很羡慕,便决定去广东,但是父亲不同意。去广东得要车费,于是刘胜偷偷从家里拿了300元钱,跑去重庆市区要坐车出门,可还是被父亲抓了回去。眼看朋友过完春节就要去广东了,没办法刘胜就去求姐姐。姐姐心疼他,刚好年前卖了头猪,于是把卖猪的300元钱全给了他。刘胜回家提着包就走了,那年他18岁。
投资失败
到了广东,堂兄来接刘胜并把他安排在工地上工作。后来听说旁边的工厂要招人,刘胜便进了工厂。
在工厂,因刘胜人勤快,聪明好学,又能吃苦,很受老板器重,从代拉长做到高管的位置,管理整个厂。这一做就是6年。可后来,刘胜因投资彩电生意失败,加上误信了传销,最终导致血本无归。
在刘胜最困难的时候,他失恋了,身边的朋友也都离他远远的。只有原来打工的厂里一个吉安女孩,两度借钱给他交房租。
万念俱灰之时,刘胜想到了跳楼。在跳楼之前,他买了一包好烟,并给那女孩写了封遗书,决定抽完最后一支烟就从8楼跳下去。收到信的女孩在他剩最后一支烟时,赶到了天台,并从后面抱住了他。女孩的举动,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关心他,在乎他。那女孩就是他现在的爱人。
重拾手艺
因家里不同意他俩的婚事,再加上爱人在重庆水土不服,1998年,刘胜和爱人回到吉安。2008年,他们开了这家绣廊坊。
刘胜之前也和朋友开过两个“浪漫满屋”的十字绣店,但后来都散伙了。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一个大男人会刺绣很不可思议。后来有了点名气,便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当他的学徒。
刘胜告诉记者,他目前有三四百个学徒,年纪小的14岁,年纪最大的62岁。刘胜说,只要有天赋,即使不交学费,他也愿意教。一位跟他学了3个月刺绣的大姐告诉记者,刘胜人很好,教徒弟的时候也很认真。
做大做强
刘胜现在的绣廊坊主要是按订单帮人加工,除此之外,就是专研毛主席画像的十字刺绣。刘胜现在绣的这幅“琴棋书画图”长约3.5米,宽约1.5米,已经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还没有完成。
记者看到,画中描绘的是多位中国古代仕女,或抚琴、或赏画、或吟诗的场景。仕女一字排开又错落有致,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刘胜说,单靠绣廊坊并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平时除了接订单绣画外,他还要骑着三轮车给人送钢材,一个月也有几千元收入维持家用。有些人劝他放弃刺绣,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刘胜的目标是把刺绣做大做强。
他对记者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找到一位内行的经理人一起合作。
记者周朝霞、实习生廖运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