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要动真格
□罗朝晖
每年一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求职旺季,政府部门都会牵头组织专场招聘会,给高校毕业生开辟一个求职通道,也给民营企业吸纳人才解决人才瓶颈制约提供了平台。这是一件好事、实事。但在招聘过程中,“想招的人招不到,能招到的人又不能用”的尴尬局面并不鲜见,甚至比较普遍。每当这个时候,校企合作会让人再一次想起。
实事求是地说,上一个好大学仍是目前社会公认的理想目标,这种现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退一步,我市还有不少的职业院校,那里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很好?未必。一边是工业园区的企业普遍缺乏合适人才,一边是职业院校就业状况不理想,这种怪圈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企合作还仅仅是停留在呼唤的层面,少有吃螃蟹者。
校企合作到了该动真格的时候了。为什么不能突破观念和制度的束缚,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为什么不可以有相应的指导部门来协调学校进行专业的方向调整、确定并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为什么职业院校甚至普通高等院校不能放下身段、主动融合、想办法把自己的学生培养锻炼成社会真正适用的人才?只有过了这些大关,各工业园区人才供需矛盾的解决才能开始走上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