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财政里的大民生——回眸万安十年扶贫开发之路
小财政里的大民生
———回眸万安十年扶贫开发之路
□郭远辉、严元旦
3月18日,万安县顺峰乡石富村的一栋新房里欢声阵阵。宽敞结实的新房子里,段桂生和家人围坐一起谈天说地,享受新房带来的温馨与快乐。这栋刚刚建成的新房,享受了政府1.5万元的补贴。去年以来,像段桂生一样,顺利实现喜迁新居的,在万安库区后靠移民中就有120多户。新房、公路、自来水,段桂生和乡亲们憧憬多年的新生活,如今已成为现实。
万安是一个财政小县,但是小财政也有大胸怀。仅去年一年,万安县就从有限的财政里拿出7.9亿元,用于全县的扶贫开发和民生事业,让更多的得到财政雨露的滋润。扶贫开发工程实施10年来,万安共支出扶贫开发和民生资金30多亿元,全县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1486元,增长到2011年的4917元,年均增长14.22%。
库区后靠移民的易地搬迁扶贫,是万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也是财政泽民惠民助民的生动实践。万安县在全省首批实施的库区移民搬迁扶贫解困政策,以财政大投入为主导,帮助当地脱贫解困。去年,仅此一项,县财政就投入了5000多万元,移民的脱贫率达到100%。
翻开日渐厚实的“万安民生账本”,2011年公共财政为全县城乡中小学生“缴纳学费”2000多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城镇学校扩容、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午餐补贴等,财政都是“慷慨解囊”。去年的10月6日,家住涧田乡晓东村2组的游向荣,正带着3岁的女儿游姗在县人民医院复查。6个月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姗在省儿童医院做了手术,如今恢复良好。让游向荣感到欣慰的是,小姗的手术费用,他自己没花一分钱,全部由财政负担。这样的好事,他一家人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财政账本”上看到,财政用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支出在稳步增加。去年,该县相继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城乡低保人均补差等10多项经费标准;扩大了新农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实施范围。妇女两癌、农村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等大病救治费用,由财政负担的部分大幅提升。城乡居民谈起看病、住院,说得更多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政府报销了多少。去年,县财政为全县人民的健康“买单”6000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每当夜幕降临,就有大批的市民来到刚刚建好的崇文喷泉音乐广场上,一边踏着音乐载歌载舞,一边欣赏美丽的喷泉夜景,好不惬意。去年,该县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31%,财政拿出大量资金,建设群众文化基础实施,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春天的到来,县财政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尤其加大对农村文化扶贫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先从精神上富裕起来。
财力暖民心,民心聚财力,万安财政“大蛋糕”的分配,正在不断向民生领域倾斜:公共交通、水利设施、保障性住房、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雨露计划”、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家电下乡补贴……各种惠农政策如暖春的花儿一样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