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大哥”的故事
□本报记者吴桂生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带头大哥’黄少新千方百计地做这些居民的思想工作,就没有我们柴油机厂小区今天这么靓丽整洁的环境。”在吉州区北门街道北门社区原柴油机厂,说起去年11月底改造完工、修葺一新的小区,居民们无不对小区综合改造“急先锋”黄少新竖起大拇指。
现年70岁的黄少新是原柴油机厂的退休职工,现任北门社区党委第六支部书记。他说:“国家出钱给我们改善居住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配合?”他告诉记者,柴油机厂小区是企业职工住宅区。多年来,进出小区的道路一直是泥土朝天,高高低低,狭窄难行,连路灯也没有,一到晚上黑灯瞎火,小偷小摸现象时有发生。住宅之间也没有硬化,不少居民在楼栋之间种菜养鸡、乱搭乱建,下水道堵塞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自2005年企业改制以来,因为缺乏管理,到处是一团糟。
柴油机厂小区现有17栋老旧住宅,430户居民,常住人口1200人左右。为了彻底改变小区脏、乱、差的现状,2011年4月,吉州区建设局对小区进行调查摸底,6月份开工进行综合改造。但在拆除违章建筑、清理菜地时,遇到一些居民的抵制和阻挠。不少人甚至对施工人员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对于这种情况,黄少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请缨,配合施工单位、社区以及建设部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
黄少新说:“当时,个别居民怪我多管闲事,有的还把我拒之门外。”就连他的爱人也责怪他:“你一个老头子,天天为了改造的事不是劝东家清菜地,就是到西家说拆棚子。从早忙到晚,何苦呢?”但黄少新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小区改造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我们自己不出一分钱。做好带头工作,这是我的义务。”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区综合改造共拆除违章建筑50多间,安装路灯30盏,总投资约50万元。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杂乱的菜地变身成居民的健身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当初对他颇有意见的居民心悦诚服:“老黄真是牵头为我们办成了一件大好事。”
“现在住在这个清爽的地方,我们的心真敞亮,所有的付出都值!”黄少新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