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辉
从2011年11月份开始,安福县“三进三解”大走访活动全面铺开,从县领导到普通干部,纷纷下到基层、一线,进农家、进社区、进企业,政策宣讲解惑、化解矛盾解难、真情帮扶解忧。一声声关怀的话语、一双双热情的手,犹如一股股暖人的春风,拂过农村、社区、企业,吹进人们的心田,在全县上下营造出浓浓的和谐发展氛围。
走基层,下一线,把民情民愿带上来
“带着感情,带着真情深入基层、一线去,尤其要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大的地方去,到矛盾纠纷较多的 地方去,到工作难以推开的地方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与群众心与心交流,多讲群众能够认同的话,多说群众能够明白的理。”该县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摸排社情民情,了解工作进展,化解矛盾隐患,协调解决问题,和群众越“走”越拢。
2011年11月18日,大雨,县委书记陈军民打着雨伞走访了洲湖镇塘边、樟洲等几个村组。当了解到董家村干旱缺水,群众希望增修井纺至樟洲排水渠的要求时,立即打电话给县水利局负责人,要求安排专业人员勘察现场,提出可行性意见,落实好项目资金,加紧实施该项目工程,争取在年前完成该工程。县长李发芽不顾劳顿,接连几天前往乡镇和铁矿区走访、调研,与群众坐在一起,话生产,聊家常,谈收成,亲情融融。“没想到我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领导,还坐在一起和我们聊了这么久,我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都说了。”洲湖镇樟洲村低保户陈新娥乐呵呵地说。
干部沉下去,民情民愿带上来。通过大走访,工作组把基层的民情民愿一一梳理,并分门别类建立民情台账,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以及办理措施、办理时限,并实行销号整改制度,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县政法委和信访局也梳理出38个重点信访问题,实行包案处理,带案下访,确保把矛盾和问题稳控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现场办,即时办,第一时间解决难题
走访是手段,办事是目的,如何取得实效是最关键的。
山庄乡荣溪村龙源、江背两组共有300多亩农田灌区,靠一座拦水坝和一条水渠引水灌溉。该拦水坝修建于1975年,因多年洪水冲击,河床降低,坝体严重损坏,随时有倒塌的可能。工作组了解后,积极联系协调分管领导和水利部门,希望尽快启动拦水坝引水渠维修改造工程,并为其筹措资金2万余元。目前,该工程正在施工当中。
甘洛乡西溪村公路硬化建设涉及2个自然村的砂场和林地权属问题,处置不当容易激化矛盾。工作组及时到村组农户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与村民代表沟通协调,多次召集双方代表进行面对面座谈,并邀请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法制局等有关单位帮助指导双方订立有关协定,向村组下发会议纪要等,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
在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不回避、不推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为重点,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走访一批群众、征求一批意见、调解一批矛盾纠纷、办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做到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
目前,全县共有1225名党员干部、172个工作组参与到活动中,走访村民2499户、社区46个、企业186家。活动以来,累计收集问题495个,通过帮扶解决问题297个,需要县里协调解决的问题48个。
严要求,制度化,大和谐推动大发展
在“三进三解”大走访活动中,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老百姓发自肺腑的感谢,是对人民公仆最大的褒奖,是社会和谐的最直观体现,也是发展最强的动力之源。
为确保成效,“三进三解”大走访活动出台了严格规范的制度措施。建立责任包干、责任捆绑制度,从县领导到普通干部,实行“五包五到位”,即包掌握思想动态、包思想教育、包缓解化解、包息讼息访、包信访稳定;建立民情日记、民情台账制度,认真收集意见建议,记好民情日记,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并分门别类建立民情台账。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以及办理措施、办理时限,并实行销号整改制度,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建立三级联动、两级评议制度,各帮扶工作组能自行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对目前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给群众一个交代。活动结束时,对各单位承诺的事项办结情况进行公开,并组织基层党员、群众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评议。建立跟踪督查、考核评估制度,对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纳入全县乡镇、县直单位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范畴,并与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有力的措施带来了看得见的成效,通过大走访活动,民情浓了,民意顺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正在火热开展的“三进三解”大走访活动,为全县创造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生动局面,也为经济的发展赢来了更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