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平安结”——记遂川营盘圩乡特色综治工作
——记遂川营盘圩乡特色综治工作
彭小建、彭成林、本报记者刘金艳
遂川县营盘圩乡位于我市西南部,与湖南省桂东县黄洞乡、炎陵县下村乡接壤,边界关系复杂,综治工作压力大、难度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边界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边界乡镇的管理和治安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问题,也势必产生一些矛盾纠纷。为此,该乡积极面对、科学处置,摸清脉络擅梳理,创新边界联防、“三级防控”、科级干部坐班接访等制度,巧手织就“平安结”,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被上级综治部门誉为“营盘圩模式”。去年,该乡被评为全县综治工作先进乡镇。
11月13日,记者来到该乡探寻综治工作的特色与成效。
边界联防——共建友好“邻邦”
营盘圩乡梅竹村村民罗正明、罗正华与桂东县黄洞乡东水村村民罗某,因“历史”遗留问题,山场界址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多次引起村与村之间的集体矛盾纠纷。去年,在综治边界联防工作站的组织下,双方乡镇、村组干部多次互访互查,互做思想工作,双方群众终于静下心来,按照相互谦让、互利互惠的原则,签署了山场界址协议,成功调解了几十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成为解决跨省界址纠纷的一个范例。
营盘圩乡为山区乡镇,边界涉林、涉地、涉公益事业问题较多。由于不属于同一个行政区,矛盾纠纷调解和处理的难度较大。为确保边界平安,本着“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互通信息,相互支持”的原则,联合湖南省下村乡、黄洞乡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建立综治边界联合工作站,成立矛盾纠纷联排小组。
相邻乡镇定期召开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协调小组联席会议,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边界地区的社会治安情况;矛盾纠纷联排小组定期跨界走村串户联合排查,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
联合工作站成为相互帮助、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今年3月22日,桂东县黄洞乡一字山发生森林火警,由于着火点离黄洞乡较远,联合工作站将火警情况通报营盘圩乡,营盘圩乡迅速组织民兵紧急救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扑灭。当天黄洞乡森林防火队赶到时,大火基本上已经被营盘圩乡的民兵扑灭。此次跨地扑火,成为两乡联防的佳话。目前联合工作站已成功解决三个边界乡镇的各类矛盾纠纷16件。
三级防控——整合维稳力量
综治工作,贵在联防,贵在全民参与。目前,营盘圩乡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项制度》,创建新形势下全方位综治维稳系统。
该乡采取全民动员、部门联合、多方摸排、集中调处等措施,建立了乡、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乡成立联调中心,村成立联调室,村民小组设立矛盾纠纷信息员,收集掌握各种信息,负责组织农户开展治安联防,实现乡、村、组联防联控,确保一方平安。
在乡联调中心的协调下,该乡有效地整合了综治、维稳、信访、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力量,形成综治工作一个“拳头”,实行集中办公,实现全天候联动。在此基础上,乡镇干部下访排查,全面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
乡联调中心负责疏理和解决治安问题。宜调解的由司法所负责,需查处的由公安派出所负责,需协调的由综治办负责,复杂的问题共同负责。经过几年的实践,该乡重大不稳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且均得到及时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今年5月16日,梅竹村坪岗小组矛盾纠纷信息员、村民小组长黄石生反映,在修筑通往村民王军生家的村路时,因经过村民王信华家一段山场的补偿标准未能达成一致,双方发生口角并相互拉扯等问题,导致工程一度停工。乡联调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乡、村相关干部迅速行动,短短几个小时,就将该纠纷调解完毕。
像王军生一样,通过乡联调中心调处,成功解决矛盾纠纷的案例有很多。据统计,今年1至10月,该乡联调中心共受理案件12宗,成功调处案例11宗,成功调处率达92%。
坐班接访——解决实际问题
9月8日,营盘圩乡大厦村南坪组村民何某来到乡信访接待室,向乡干部袁群军诉苦:儿子对她不孝顺,小两口现在盖了新房并已装修,却让她住在牛栏楼上,并在破旧漏雨的厨房中生火做饭,还不给生活费。
娶了媳妇忘了本,盖了新房忘了娘。乡信访接待室的同志听到何某的遭遇后,愤怒得咬牙切齿,提出先去揍一顿解解恨再说。袁群军十分同情何某的处境,但对家庭纠纷绝不能动武。
当天,袁群军与几位乡村干部登门家访,通过几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思想工作,何某终于和儿子、儿媳妇解开心结,重归于好。一个星期后,儿子拆除了破旧的牛栏和厨房,把母亲接到新房里去住。如今,儿子每月给她100多元零花钱,这让何新莲非常满意。几天前,她专程来到乡政府感谢,拉着袁群军的手久久不放。
这是该乡领导干部坐班接访、遇到问题登门家访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该乡建立的干部圩日坐班接访制度,就是每逢圩日,一名科级干部和一名站所工作人员,在乡信访接待室坐班接访群众,并提前在公告栏公示接访领导名单、日期安排表,让群众有针对性地选择接访领导,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目前,该乡还制定了民意征询、社情民意反馈等一系列制度,对涉及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和民生问题的决策,必先广泛征询社情民意,再提交讨论、组织实施。
在此基础上,该乡要求各村每年至少投入1万元以上的资金,为民办一至两件实事,让广大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目前,全乡确定并实施的修路、建文化站等民生工程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