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下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779万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按照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直接受益为前提,以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为动力,通过试点示范推动,探索出“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我市井冈山市、峡江县2009年列入了全省首批试点县(市、区),去年新增了 永新、泰和、安福、吉水、永丰、新干6个县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包括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堰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和环卫公共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去年新增的文体设施和林区作业道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村级防火应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设备等林业生产性公益事业列入奖补范围。
这项试点工作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议事,一是奖补,农业部门主要管议事,财政部门管奖补。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选择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 烈、利益最直接、受益面最广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村民每人每年筹资30元或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出劳6个标准工日筹资筹劳,按照“谁积极,支持谁,谁主动,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申报审批奖补项目。财政奖补资金原则上控制在10万元以下,鼓励奖补金额在3至5万元的小项目,调动村民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建立了农村民主议事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使村民得到实惠。
去年,我市开展财政奖补的行政村357个,村民实际筹资人数16.53万,筹资金额1373万元,筹劳人数9.9万,筹劳折资金额1293万,村集体投入资金921万元,社会捐赠610万元,整合财政支农资金2146万元,其他投入376万元,通过财政奖补资金1779万元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共撬动了8497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受益人口45.57万人。
峡江县水边镇众村村委幸福村直坑水库去年翻修了平斜管、加宽加高坝体、衬砌水渠,使库容增加了近一倍,300多亩农田灌溉有了保障,总投入15.26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达7万元;永丰县瑶田镇太和团居委会太和团村至瑶田中心小学有段一公里多的小路,过去每逢下雨就泥泞不堪,为方便小学生上学,去年该村投入10多万元对小路进行了硬化,财政奖补了3万元;吉水县文峰镇低坪村利用财政奖补资金,整合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建设了行政村通往自然村的水泥路,加快了低坪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