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目前,全市农村清洁工程涉及161个乡镇和9231个村点(其中2011年的80个乡镇和3165个村点还在实施过程中),资金投入达9600.55万元,186个乡镇建有环卫所,乡(镇)村保洁员(含环卫工人)7594名,垃圾清运车(含机动车)5451辆,垃圾筒(果壳箱)21.5万个,垃圾中转站177处,沤肥窖4366个,垃圾池(屋)9191个,垃圾焚烧炉957座,集中清理垃圾15.64万吨(其中沤肥3.83万吨,焚烧4.14万吨,县级填埋场处理7.67万吨)。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观,农民卫生习惯得到显著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
据悉,市、县(市、区)、乡三级分别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各清洁工程试点村建立了责任心强、奉献精神好的农民理事会组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各县(市、区)都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了农村清洁工程三年规划、工作方案及农村清洁工程分布实施图等。提出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和任务措施,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有标准、工作有章法,提高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
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城郊、圩镇和村级三种模式。城郊模式即以县城为中心,将一定范围周边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由村级保洁员将各农户垃圾集中运到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所统一运至县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圩镇模式即以圩镇为中心,建造一座乡镇中型垃圾焚烧炉,将圩镇及一定范围的周边自然村垃圾纳入乡镇处理总体规划,由村级保洁员收集,乡镇环卫所统一清运至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村级模式即在偏远自然村,由一村或相邻几村联合建造小型焚烧炉,由村级保洁员将各农户垃圾收集统一进行焚烧处理。吉州区将白塘街道、禾埠乡、樟山镇、长塘镇四乡镇(街)城中村和临近城区村纳入城市垃圾处理范围,长塘镇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垃圾中转站,由村保洁员将各农户垃圾统一收集后用垃圾清运车转乡镇垃圾中转站,最后送到城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不仅拓展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范围,还提高了垃圾无害化水平。青原区、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等地落实了专项资金,积极筹建县级大型焚烧炉。
据了解,目前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圩镇和村点新建垃圾池6538个,购置垃圾清运机动车224辆,清运板车5227辆,购置垃圾筒(果壳箱)21.5万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54处,新建沤肥窖4162个,垃圾屋2653处,新建村级小型焚烧炉948个,乡级中型焚烧炉19个,农户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永新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高达770多万元用于圩镇和试点村统一购买垃圾运输车、垃圾清运板车,统一建设焚烧炉、垃圾池、沤肥窑、沼气池、中转站;统一配备垃圾分类桶、垃圾箱(筒)。同时,供销社、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分别建立了可利用垃圾(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回收网络。全市建立县级可用垃圾回收市场47个,乡级回收站225个,村级回收点2653个;废旧电池县级封存点40个,乡级封存点141个,废旧电池村级收集点2651个。卫生部门建立了医疗垃圾回收网络,对乡村卫生院及个体诊所的医疗垃圾,在按要求消毒毁形后统一收集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
据悉,为了确保了农村清洁工程长效运行。新干县各乡镇成立了由财政拨款的圩镇市容工作管理站,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圩镇环境卫生、垃圾处理进行管理和监督。吉水县、井冈山市等地制定了《农村清洁工程环境卫生管理手册》,就农村清洁工程的领导管理体制、目标、内容、方式、保洁员职责、提高农民素质、违规处罚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吉水县凡是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全县都组织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的群众性活动。吉安县横江镇公塘村村集体每年出资4000元聘请4名保洁员负责村内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打扫和垃圾收集清运。遂川县草林镇圩镇每年向居民户、工商户筹资1万余元,用于卫生打扫和垃圾清运。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每月评比一次“文明卫生户”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农民增强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