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吉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成就回眸之开放型经济篇
走向世界的脚步
□本报记者郭欢
喜迎我市第三次党代会,吉安开放型经济用成绩献礼!
回眸发展之路,吉安开放型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记录了昔日老区走向世界的铿锵脚步。
在世界的舞台上,吉安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中博会、赣台会、厦门投洽会、珠洽会、东盟博览会、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药交会、瓷博会……“吉安声音”日益洪亮。
吉安(北京)重点大型企业对接交流会、吉安(东莞)重点产业项目对接说明会、吉安(杭州)重点产业项目推介会、江西吉安(香港)电子信息暨现代服务业对接会、江西吉安(台北)电子信息产业对接座谈会、井冈山大型央企招商推介会、吉泰走廊重大产业招商项目开工竣工仪式和招商引资推介会……吉安主动向前,为自己创造更大空间。
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市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奖,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唯一设区市。
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精彩点击】五年来,全市共签约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506个,其中5至10亿元的项目86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仅在2010年,全市新签约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253个;其中5至10亿元项目4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
围绕“6+1”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开展重点产业招商,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全市引进27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180多家冶金建材企业、22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14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新能源、绿色食品加工和微生物农药企业也有新突破。
【全景解读】以井开区为龙头,以吉泰走廊为主载体,各县(市、区)共同配合,全面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引进了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井开区的杰彼新能源太阳能电池、中泰电子工业城、三江无纺布、优特利锂电池工业园,万安县的中信华电子工业城,安福县的唯冠油压、灯盏窝铁矿,泰和县的合力泰电子、正嘉谷物,新干县的江西碱业、金佳谷物,吉安县的航盛电子、豪康电器,吉水县的嘉泰电子、永盛电子,永丰县的400万吨旋窑水泥,峡江县的安昌铝业,井冈山的大圣光纤,吉州区的中兴摩比、中力科技,永新县的瓯华皮革,遂川县的利佳鞋业等项目在吉安发展壮大。
口岸平台从无到有好上加好
【精彩点击】投资400多万元,完成集装箱办理站的改建,硬化集装箱作业场和循环通道10262m2,配套完成了给排水、通信、照明、简易隔离栅栏、电子监控设备、计算机数据传输专用通道等附属工程。目前吉安南集装箱办理站年运行能力达1万标准箱,远期将达到吞吐量10万标准箱。
2009年,先后开通“吉安——厦门”“吉安——深圳”铁海联运。2010年,吉安至厦门和吉安至深圳铁海联运发展较快,全年集装箱运量达3778标箱,增长186%;吉安口岸作业区建设全面启动。
2010年,江西省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向国务院申报,在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2011年3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全景回放】五年间,吉安先后被列入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吉安南站设立国际集装箱办理站,并开通至厦门和深圳铁海联运,建成全省唯一的进出口机械电子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中心);吉泰走廊先后成为全省“风能核能暨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LED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获得成功,先后成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源农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是江西省和深圳市两省市政府合作共建产业园。吉安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建设列全省第一。
催生了一批特色园区,吉安深圳产业园、泰和温岭机械机电产业园、吉州中兴通讯科技园、新干六大特色工业园、遂川海丰鞋业城、永新皮革城等特色鲜明,扬优成势。
外贸经济创造奇迹性增长
【精彩点击】全市境外投资从无到有,加快成长,取得质的突破。五年间,我市新签合同额由2006年前的零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由2006年前的零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8.9%。劳务外派1000多人。
与五年前比较,仅到2010年我市引进市外资金由36亿元增加到186亿元,增长了5倍;实际利用外资由1.87亿美元增加到4.4亿美元,增长了2.3倍;外贸出口由9080万美元增加到10.02亿美元,增长了11倍,实现了倍量增长。
【全景回放】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励力度,引导全市外资企业、生产企业、外贸流通企业共同开拓市场,抢抓订单。外贸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吉安外贸出口增长主力军,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达48.31%。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进一步巩固,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与2006年前比较,外贸出口总量、增幅在全省排名分别由第10名、第11名,前移到第6名、第3名,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前三名。
五年来,开放型经济贡献大幅提升。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招商引资投产项目对GDP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不到30%,上升到2010年的近60%;园区企业上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年均增幅超过20%;全市新增就业岗位80%以上来自招商引资项目。
帮扶服务力挺开放型经济
【精彩点击】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市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省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产品出口创新扶持资金等649万元,帮助出口企业办理免、抵、退税13487万元,其中免、抵税3309万元,出口退税10178万元,并全部足额兑现到位。
【全景回放】投资服务环境事关发展大局,关系到招商引资工作的成败和水平,我市坚持创优外商投资发展环境,注重搞好服务,推进安商扶商。
注重安商帮扶工作,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有的放矢,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履约、开工、投产,着力协调解决外资项目用地、用工、结汇、融资等困难。
市四套班子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成为招商引资工作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对开放型经济工作极为关心和重视,坚持把招商引资,特别是项目建设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部署,全面推进。
各县(市、区)合力共为,形成抓开放型经济工作强大内生力。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面对各类资本、资源要素的制约,各地各部门坚持不断创新方式、完善机制,积极应对各类挑战,始终牢牢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市直有关单位鼎力配合,成为招商引资工作强大合力。11个重点产业招商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重点产业招商起到了组织、推动作用,13大重点产业办全年共引进项目269个。同时专业招商人员发挥“四千四万”精神,成为招商引资的第一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