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安福基地农业发展走笔
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郭海波、杨连生、郭海淘
初秋时节,走进安福县横龙镇,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果业基地里,颜小虎正在伺弄井冈蜜柚果苗;在苗木基地,邓远光正在摆弄陈山红心杉苗……横龙镇的农业基地建设只是该县做强基地农业推进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快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做大产业基地,壮大兴业富民的推力
日前,走进寮塘乡,公路上一辆辆农用车满载着金灿灿的烟叶向乡里的烟叶收购站驶去。说到种烟,该乡冻边村5组刘炳章就笑个不停,他告诉笔者,今年种了15亩烤烟,保守估计纯收 入在3万元以上。像刘炳章一样,靠种植烤烟增收致富的农民在安福县还有很多。
发展优质烤烟促农增收是该县“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成功范例。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基地,推进肉牛、生猪、无公害蔬菜、烤烟、竹木等特色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集中的农业基地。仅寮塘乡的烤烟种植面积就达到1.1万余亩,占到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的一半,形成了种植面积上千亩的冈口、谷口、冻边等专业村。如今,像烤烟一样,该县还建成了以枫田、平都、横龙等乡镇为中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8.6万 亩,以泰山、章庄为重点的丰产毛竹基地近20万亩等农业基地60余个,万亩高产油茶、万亩美国蓝莓、万亩红豆杉等特色种植基地正在崛起。
搞活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工人”大踏步走来
8月12日,在彭坊乡任头村刘曼才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刘月凡和几个村民摘木耳、下菌棒、浇水……忙得热火朝天。“我们都把田以每亩150至200元不等的价格租给刘曼才种食用菌,”刘月凡告诉笔者,“在基地做工,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千把块钱的工资。”在安福,许多农民和刘月凡一样,通过土地流转,转身成为坐拥“租金”,在基地打工拿工资的新型农业下的“产业工人”。
在安福,鼓励农村能人在家创业,大力引进工商资本下乡,实行土地流转,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进行规模种植,着力打造烤烟、无公害蔬菜、高产油茶、蓝莓、红豆杉、竹柳、花卉苗木、井冈蜜柚、陈山红心杉和丰产毛竹十大万亩产业基地。土地流转后,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方式从仅仅依靠种植收入转化为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农民成新型“产业工人”,收入成倍增长。目前,该县农村土地流转14万余亩,其中油茶1.1万亩、蓝莓5000亩、红豆杉8000亩、毛竹10多万亩、烤烟2.3万亩。
抱团闯市场,生产销售走上流水线
在东谷村周晚生的厅堂里,一家人正小心翼翼忙着精选刚从果园里摘回来的提子,准备第二天一早送到县里甘雨亭超市。今年,该县横龙镇的果农个个露出了笑容,周晚生告诉笔者:“自从成立了果业合作社后,我们再也不用为市场发愁了,只要一心提高提子的产量和品质就行了。”
在推进农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该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合作社,把市场、企业、农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农民专心搞生产,农产品生产销售形成流水线,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将单兵作战的农户与种养能人、农业经纪人、龙头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打造一支经得起市场风雨的“集团大军”。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7家,吸收近7000户农户入社,全县60%以上的无公害蔬菜、林果、油桐等农产品通过合作社外销,3万余户农民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