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田畴正风发——峡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走笔
绿染田畴正风发
———峡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走笔
□曾双全、刘永波
6月,走进峡江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只见大片农田宽阔平整,灌溉水渠蜿蜒穿行,机耕道路四通八达,田野中稻菽翠绿、瓜果飘香……好一幅村美、业兴的农村新画卷。
峡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30万亩耕地中低产田占了很大比例,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丰硕成果。
做实开发文章
“自从实施了综合开发,水渠修好了,灌溉不愁了,收入增加了……”说起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处,该县金坪民族乡农民邹洪坪脸上洋溢着喜悦。
金坪民族乡移山村一带,曾是“靠天吃饭、向天要粮”的低产田区。2008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该片农田进行园田化改造,完成土地治理项目2000余亩,惠及全乡3500余名群众。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改变了山区群众的生产方式。如今,项目区内,村民用上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种田省时又省力。
据悉,2008年以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投入资金近3千万元,3.6万亩中低产田成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随着山林、农田、水面综合开发项目的不断深入,玉林杨梅、网箱鮰鱼、翠冠梨、青驰蒿菜等山区特色产业,相继在各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发展壮大,群众增收致富步伐正逐步加快。
舞动产业龙头
受地理环境、资金投入的制约,峡江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效益不佳,推进农业产业化成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课题。几经摸索,他们找准了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扶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为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该县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新路,引导企业围绕自身原料需求和加工能力,选择基础较好的乡村建立种养基地,发展订单生产、规模生产。同时,金融部门每年安排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并大力引导特色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品牌优势,使农业特色产业在壮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优化结构中提升层次。
目前,该县拥有兴嘉时装、青池蔬菜、鑫海水产、鸿金工贸等1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可达6亿多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该县发展各类种养基地1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两万余户农民走上发展特色农业之路。
技能培训惠民
日前,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农业专家来到桐林乡流源村为该村的种烟大户及村干共60余人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培训会上,技术人员对密集式电烤烟房的使用方法、维护技术等进行了讲解和演示。会后,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他们烟叶种植技术。
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该县每年定期对项目区内农民举办免费培训,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水稻、烟叶种植,鮰鱼、獭兔养殖等技能培训。近两年来,项目区内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1800余人次。今年,配合县里推广井冈蜜柚的种植,农业综合开发办举办了3次培训班,组织全县种植大户学习栽培技术。届时,将促成3万亩井冈密柚产业基地的发展,并直接带动6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两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