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践行美德,孩子为何“人来疯”

热度224票  浏览1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0年9月07日 13:10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日前发布的“全国小学生道德品质状况调查”显示,孩子们的劳动态度、助人行为存在着情境性,即越是集体活动表现越积极,相反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时,这些美德就会大打折扣―――

“功利化”侵袭美德教育

在班主任的眼里,11岁的小楠是个热爱劳动的孩子。每次学校大扫除时,她都表现非常积极,抢着干脏活、累活。可是在小楠的父母眼里,这个孩子实在是太懒了,不要说帮爸爸妈妈干点家务活,地上掉个纸片,也不会把它捡起来。

“其实像小楠这样,越是集体组织的活动,表现越积极,相反,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这些美德就会大打折扣的现象在学生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事15年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的石市第12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王晓健告诉笔者,有一些孩子,当家长说出其在家表现时,班主任比较其在校的表现,难以置信是一个人所为。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小学生中,甚至延伸到幼儿园。”石市教育科研所心理室副研究员刘凤华说。

他表示,孩子间相互帮助,会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快乐。但随着“4-2-1”家庭的增多及“独二代”的出现,家庭往往给予孩子过度的关注,孩子个人成长过程却得不到重视,体验这种快乐的机会少了,成人社会短视、功利的观念却越来越多地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世界中。由于过于追逐社会取向,导致孩子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劳动态度和助人行为大打折扣。

“渴望被肯定”是正常心理

“越是集体组织的活动,越积极,这说明中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正在形成,展示良好风貌、突显美好形象的‘竞争’意识也已经显现。”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马宏伟认为,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美德会大打折扣,从另一个角度表达着中小学生的一个心理需求:被肯定。这是中小学生通过外在的评价来加强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一个必要途径。如果这个过程少了,中小学生就缺少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需要家长、学校关注这一心理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

“这种现象出现在小学生身上有正常的一面,也有需要加以引导的一面。”王晓健认为,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可以增加他在集体中的被认同感,有利于融入集体和道德感增强。但是“人前人后不一样”,长此以往,会出现双重心理和人格分裂,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培养良好的品德意识

马宏伟说,要避免孩子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的不成熟心理,老师和家长就要让孩子明确两个问题:我在为谁干活?我为什么帮助别人?以此帮助他们内化“劳动光荣”、“帮助他人就是我品格的表现”等良好的品德意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美德教育常被功利化,往往流于形式。”王晓健说,改变这一状况,就要给孩子成长和成熟的时间和空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内在成长需要,多引导孩子从身边具体小事做起,减少那些“被安排”的被动行为。“道德修养是人一生的事情。”刘凤华表示,家长功利了,也会影响孩子;家长放眼长远,孩子就不会短视。

TAG: 孩子 践行 美德 人来疯
顶:9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2 (7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64次打分)
【已经有66人表态】
8票
感动 感动
9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9票
难过 难过
8票
搞笑 搞笑
7票
愤怒 愤怒
8票
无聊 无聊
1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超速行驶成患
  • 下一篇:为应对面试 女孩公交车上练胆儿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