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红色网格”上绘就诉源治理新“枫”景(图)
被调解人双方握手言和
法官参与现场调解
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 邹芳、记者彭晓华报道:井冈山下的遂川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28年,红军曾在这里成立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并设有一个裁判部,后还在当时的草林区,成立了裁判所开展司法实践活动。如今,当年红军播下的红色司法“火种”,已形成了“燎原之势”。近年来,草林法庭传承红色司法基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创新“红网格+微法庭”诉源治理机制,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
线上答疑打造司法服务“微”阵地
“法官,我们村有村民凭一张1953年县政府颁发的土地证,要求拥有祠堂前鱼塘的所有权,请问该土地证现在还有效吗?”不久前,“草林微法庭”的微信公众号收到了一条信息,辖区的西溪乡文坳村党支部书记钟某对此事进行咨询。
“可以作为土地权属的历史证明,但不能算作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凭证。”该法庭干警王承枫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答疑。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草林法庭依托县政法委构建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村小组+中心户”五级“红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将关口前移、网络赋能,把司法服务与该体系深度融合,大力推行“红网格+微法庭”诉源治理模式。
据该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村干部遇到了法律上的疑问,均可通过微信快速向法庭咨询。自从“红网格+微法庭”机制运行以来,该法庭已在线上推送普法信息及短视频200余条,解答了法律咨询70余件次。
指导调解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感谢何法官,16万元赔偿款已全部收到了!”当地村民王某宝激动地向草林法庭的何观华法官道谢。2024年3月,其父亲被陈某雇用在草林镇一工地上干活,后突发疾病身亡,随后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了争议。通过“红网格+微法庭”诉源治理机制,草林镇综治中心将纠纷报至该法庭后,由何观华法官去现场指导调解。
调解中,针对所涉的责任划分、赔偿标准等法律问题,何观华作了详细地解释。最后在人民调解员的主持下,经各方调解力量共同努力达成了一致――由陈某分期支付16万元赔偿金给王某宝。
“红网格+微法庭”机制建立以来,截至今年5月,该法庭共受邀指导调解涉土地争议、相邻关系等纠纷25件次。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通过该机制快捷地报送到法庭后,由法庭派出法官现场指导调解,大大地提升了调解成功率。
联动联调 实现了“1+1>2”效果
据了解,除了网格发现的矛盾纠纷可运用“红网格+微法庭”机制,并邀请法官指导调解外,该法庭受理的需基层调解力量参与调解的案件,也可通过这一机制进行解决,由当事人所在乡镇综治中心或由村组织推送,邀请乡(镇)、村干部与网格员等共同来调解。
2024年3月,草林法庭受理了一起因妻子生育问题而引发的婚姻家庭纠纷。女子李某诉请丈夫刘某给付其哺乳期间的生活费,并预支医疗费。后该法庭向草林镇综治中心发出《重点矛盾纠纷通报表》,商请协调开展多元调解。随后,在当地村委会里,由法官、综治员、人民陪审员、村干部等近10人组成调解小组,对心生嫌隙的双方进行耐心地劝导,最后经过一个上午的调解,夫妻两人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各有优势,联动联调可实现‘1+1>2’的效果。”遂川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草林法庭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了29.01%,案件调解率达60.69%,较江西省三级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率平均值高出了34.56%,该法庭获评“江西省优秀人民法庭”,其执行工作经验还入选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