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山泉水 岸上养肥鱼 顺峰“依山就势”发展陆基高密度养鱼产业
吉安新闻网讯 “我们打捞的这批加州鲈鱼是今年3月投放的,现在每尾在1斤左右,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是市场抢手货。”近日,万安县顺峰乡高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树生乐滋滋地说,商贩以18元/斤的价格从他们这里收购,目前已经卖了3000多斤。
顺峰地处边远山区,林地面积多,土地资源少,受地形条件影响,辖区产业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今年伊始,该乡以“干部创先、勇创新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动力,跳出资源区位限制,依山就势发展陆基高密度养鱼产业。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该乡带领村两委干部和致富能人先后前往赣州市崇义县、遂川县碧洲镇等地考察学习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并筹集资金140万元,于今年初引进了陆基高密度养鱼项目,致力打造“党支部+致富能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大获成功。
据了解,该陆基高密度养鱼项目共建有陆基圆池31个,每个养殖池产量可达8000斤,今年已累计投放加州鲈鱼、石斑鱼、玻璃红鲤鱼等品种鱼苗共计18万尾,预计年产值达150万元,为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收入。由于鱼池采用的是天然山泉水,每个圆桶还配备了7个供氧管,1个推水器,鱼儿能不间断地进行“健身运动”,既缩短了养殖周期,鱼肉还更加细嫩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顺峰乡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探索更多发展方式,带领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果实,为顺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这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水产养殖模式。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空间利用率大、不受地形影响。效益好、见效快、操作性强。”项目技术员赖振柱介绍道。
俗话说,“源头活水出好鱼”。在这种模式下,顺峰乡将山泉水引入圆池进行养殖,养殖后的尾水通过废水池过滤沉淀,排放至传统鱼塘,由家鱼进行净化,随后流向稻田、果园等地作肥水。养殖尾水摇身一变,成了种菜的“营养液”,实现水资源高度循环利用,达到废水零排放的标准。
顺峰乡因地制宜发展陆基高密度养鱼产业,为山区水产养殖探索了一条新路。接下来,该乡将鼓励周边农户和其他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陆基高密度养鱼,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吴广城
责任编辑:刘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