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我就是来点把‘火’,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上海老知青20年坚守续写“第二故乡”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72票  浏览2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2年8月08日 08:20

□本报记者孔璐、实习生侯伊豪

“施老师,你明年还来吗?”“还来!”20年前,施炳缘没有想到,当时随口应下的一句“还来”成了他坚守至今的承诺。

正值盛夏,吉安县敖城镇湖陂村康养民宿中心里,阵阵蝉鸣声中,施炳缘一边回忆,一边写下一个个知青故事。

“当时孩子们追着送我上车,本能就那么应了,没想到就再也没走。”回想起这一幕,施炳缘不禁笑出了声。

1970年,刚满19岁的施炳缘从上海来到湖陂插队。“跟大家热热闹闹做事,自学理发、学做木工,当过代课老师……”3年的知青生活,虽然艰苦,但让施炳缘感触更深的却是大家庭的温馨。也正因此,2001年申请提前退休后,他立马就回了湖陂。

“待了几天,看到学校有点落后,心里不是滋味。”回去后,身为上海美协会员的施炳缘想到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帮孩子们启蒙书画,便立马给村干部写了封信,收到了积极回应。

第二年暑假,他买了黑板,又动手做了10多张书桌,在村里免费办起了“写好字,做好人”汉字书写辅导站。得知村里很多人没上过学,他又添置了文具,办起了扫盲班。就这样,原本计划待一个暑假,变成了4个多月。

“孩子们撑伞蹲在门口,拥上来送锦旗,争着提行李。”回上海那天清早,推开门看到的感人画面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施炳缘的脑海中。“上车的时候,孩子们问我明年还来不来,我就说还来呀!”

又一年暑假,施炳缘如约而至。这一次,他还收到不少学校的邀约,请他来上美术课。他都坚持不收费,并主动帮学校画墙绘、修剪绿植。因为坚持用毛笔上课,他成了孩子们口中亲切的“毛笔老师”。

施炳缘有美术功底,又爱动手。憨态可掬的动物泥塑、幽默的漫画墙绘、旧物改造的围栏……村子里,他精心设计的充满童趣的小知青园成了孩子们的大乐园。

“我能做的不多,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点把‘火’,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抱着这样的想法,施炳缘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这些年,随着村里一年年变好,他去学校的时间少了,但一直为村里的事情忙碌着。前几年,村里新农村建设,他帮忙雕刻石像,绘制墙画。考虑村里的发展,他又提议建设知青纪念馆,后来又帮忙设计展厅、绘制图画标语。他还从家里找出了不少当年的老物件,并联络当年的知青,号召大家捐赠。

去年,近百位上海知青重返湖陂。看着新建的“知青纪念馆”“知青展览馆”“知青剧场”,大家深深为村里浓厚的知青文化氛围所感染。如今,随着知青文化名片的远扬,来湖陂的游客越来越多,施炳缘又忙着讲述知青故事。

忙碌,但快乐。他说,湖陂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顶:3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4 (1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24次打分)
【已经有22人表态】
4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2票
高兴 高兴
3票
难过 难过
2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旅客高铁丢失身份证工作人员三次帮找回
  • 下一篇:安福章庄乡筑牢防溺水屏障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