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发新枝”!看我市如何引领工业倍增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
江西吉安网讯(肖屹、记者严爱群)“老树发新枝”,构建新格局,齐聚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坚持招大引强和“老树发新枝”双轮驱动,帮助已落户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流程做好“整枝”“浇灌”“嫁接”“培土”四篇文章,以企业提档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工业倍增升级,构建工业新发展格局。去年,我市被国务院予以“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市”通报激励;今年1月至9月,全市实施“老树发新枝”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5个、固定资产投资1009亿元。
分类“整枝” 添铸新引擎
因企而异、精准施策。我市精心做好企业分类,实施目录动态管理,促进企业扩增量、蓄新量、壮体量。鼓励优势企业扩大投资。实施制造业50强培育计划,在全市“1+4”主导产业中遴选50家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促进了一批企业上新项目、裂变发展。今年以来,有7个骨干企业新增投资“5020”项目。引导老旧企业重振旗鼓。针对部分老旧企业资不抵债、经营困难的情况,我市引导企业创新管理经营模式,通过兼并重组、股权分割、靠大联强、混合经营等“另寻出路”,使困境企业走出来、“僵尸”企业活起来,协调国有资本参股台资老企业柏兆电子,实施中小型企业数字管控体系和软件定制开发项目,企业年实现出口创汇超2亿美元;推动濒临倒闭的江西电缆公司引入江铜集团合作经营管理,实现涅槃重生,今年4月已正式重新生产,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值超3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市场化手段聚合资源要素,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中小微企业提升市场份额。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14家、小巨人企业6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3家;20多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行业前列,200多家中小微企业实现市内就近采购配套,今年1月至9月采购额度超25亿元。
政策“浇灌” 摄入新营养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送企业”。政策是企业最好的“营养剂”。我市围绕企业发展所需所盼,打出组合拳,确保政策“口惠又实至”。普惠政策送上门。全面梳理惠企政策,坚持“免申即享”送政策上门,以降本促增效,扩大减税降费惠及面,全面清理各类不合理涉企收费。今年1月至9月,全市助力企业降低成本56.7亿元,预计企业营收利润率同比可提高近1个百分点。专项政策齐发力。聚焦企业扩能升级面临的资金瓶颈,制定一系列推动“老树发新枝”政策,吉安首个本土上市企业——海能实业上市后在吉追加投资58亿元建设海能科创园;今年还为50多家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担保奖补2000多万元。一企一策精准滴灌。开展龙头型、链主型企业专项帮扶,量身定制“一产一策”“一企一策”,对立讯智造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实施大企业组团综合配套,相继设立木林森学院、合力泰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订单式”培养企业技术工人近千人。
技术“嫁接” 激发新动能
将创新转化为红利,提升核心竞争力。顺应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导向,我市积极推动落户企业研发创新,激发企业新动能。坚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搭建电子信息研究院、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金鸡湖创新小镇、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公共创新平台;围绕“1+4”主导产业引才用才,携手王耀南院士团队,加快机器人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协同创新,与黄璐琦院士团队合作深度开发乌鸡等大健康产业。推进设备更新。制定出台《吉安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每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0个以上,培育一批技术改造标杆企业,先后支持19个项目获省级技改专项资金2240万元,39个项目获市级技改扶持资金1770万元,去年全市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9.6%,居全省第一。今年1月至9月,全市实施亿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63个。推进模式焕新。引导老企业以数字赋能链接市场,向“互联网+”转型;支持现有制造企业实现“制造+服务”拓展;促进落后企业“换血求生”,吉安钢铁异地改造项目通过淘汰原有生产设备和工艺、导入电弧炉节能环保工艺技术,投产后可年产优特钢、抗震钢材100万吨,大大提升我市钢铁产业发展水平。
培育“沃土” 根植新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我市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围绕创建全省政务服务一等省份最佳设区市目标,全面清理简化项目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开展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跑动、减时间、减费用、增强透明度“六减一增”行动,实行“一网通办”和“容缺审批+承诺制”;同时,创新实施“吉事即办”,开展“局长进政务大厅”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活动,实现“吉安事项急速办、紧急事项即刻办”。实行“请上来”和“走下去”并举服务企业发展,每月由市主要领导召集一次企业家早餐会、老树发新枝暨产业链招商座谈会,面对面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建立企业纾困应急机制;倡导“一线工作法”,建立“企业评园区、园区评部门”双评制、链长制企业反映问题办理评价反馈机制。今年1月至9月,全市链长制问题办结率为92.8%,比去年同期提高36.9个百分点,全市政务服务评价满意率达98.5%。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根植性和预期,吸引了部分企业将生产线迁至我市,扎根吉安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