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村民说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万安夯实基层红色治理根基
吉安新闻网讯 “谢谢你们帮我作主,解决了我的家庭纠纷。”近日,万安县罗塘乡嵩阳村老人罗德华来到该村“村民说事室”表达感谢,感谢调解人员帮他解除了看病及养老的后顾之忧。
为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万安县委政法委积极推行“党建+村民说事”工作法,将红色治理与服务延伸到最基层,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人有地方找”。
办好“红色讲堂”,凝聚红色治理共识。该县依托康克清故居、康克清纪念馆、万安暴动会议旧址、村背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设“红色讲堂”,讲红色历史,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把红色传统融入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让红色基因贯穿价值引领、法律宣传、矛盾化解、治安巡防、联动服务等工作中。
搭建平台载体,壮大红色治理队伍。整合村民理事会、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在行政村(社区)设立“村民说事室”,在一些人口较密集、矛盾纠纷较多的自然村设立“村民说事点”“流动说事点”,吸纳选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新乡贤800多人,组建懂法律、知政策、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的“说事员”队伍。推行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成立583个网格党组织,引导离退休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主动上门说事、面对面现场说事,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培训培养,提升红色治理能力。县、乡两级每年开展村民“说事员”专题培训,以集中培训、入户交流、以案说法、以案代训等方式,把红色课堂纳入培训内容,教育引导村民“说事员”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保持优良务实作风、坚守公平公正底线。特别是结合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对“说事员”在说事过程中接待、咨询、受理、调解、文书制作、正确适用法律法规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详细培训指导,不断提升“说事员”运用法治方式调解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健全说事制度,规范红色治理工作。统一按照“受理——议事——办事——回复——回访”的规范流程,建立完善登记备案、限时办理和回复回访三项工作制度,即受理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登记备案,能够当场答复或解决的,当场答复或解决,不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必须在10个工作日之内办理并回复当事人,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说事员”由村(社区)居委会统一颁发聘用证书,制作上岗服务牌,每月的3日、13日、23日为“村民说事室”工作日,坚持挂牌上岗。
目前,全县建有135个“村民说事室”,1300多个“村民说事点”和“流动说事点”,各“村民说事室(点)”接待说事群众8000余人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00余件,解答法律政策咨询1800余件,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红色治理根基。
文/ 肖玉婷、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郭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