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 推进高质量发展 增进民生大福祉 吉安市推出206个重点改革项目
吉安新闻网讯 “路修好了,环境搞好了,村民的美丽乡村意识也提高了。宅基地改革以后,庭院里面种点果树、种点蔬菜,家里搞得干干净净的,小日子别提有多惬意……”永丰县坑田镇塘下村上田洲自然村村民黄涛说。日前,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报道》栏目以“土地证背后乡村的变迁”为题,报道了上田洲村宅改给村庄带来的变化情况。“一改两促三提”:宅改促群众观念转变、促建房规范管理,实现村集体经济提升、美丽乡村提质、乡村治理提效。
宅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该县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一户一宅”、户有所居、规范管理)和“两完善、两健全、四探索”的试点工作内容,坚守底线、稳慎推进,群策群力、分类探索,改革推进顺利、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宅基地改革试点,进一步厘清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权能,夯实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基础,提高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不仅仅在永丰,也不单局限于农村,大改革引领大发展的“一池春水”在吉安涌动,实现了井冈红土圣地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全动员。
“我们要在2021年10月底前,完成调研,形成改革的若干举措建议;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征求意见,报市政府审议并出台文件;2022年3月底前,各项改革事项稳步推进,取得初步成效。”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围绕大改革引领大发展,该局构筑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新机制,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步稳蹄疾。
历数四项改革内容,这位负责人娓娓道来:扩大科研单位人事权,赋予科研单位人才招聘、人才使用、职称评定等方面自主权;扩大科研单位管理权,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试行科研项目经费用途包干、经费使用包干、项目实施包干;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试点等。
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吉安方位在哪?路径怎么走?市委明确,最根本的是要牢记嘱托,坚定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奋勇前行,这是政治前提;最迫切的是要解放思想,这是行动先导。
解放思想再出发,大改革引领大发展。近日,市委、市政府以正式文件明确推出206个重点改革项目,涵盖多领域、覆盖多层面,标志着我市新一轮大改革工作构架和项目体系基本形成,改革的脉络愈加清晰,发展的活力愈加释放,为我市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在江西和中部地区崛起中勇争先蓄积强大势能。
按照“理出重点项目,理清思路路径”的要求,我市对重要改革项目归类梳理,分类集成为“红色基因传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吉事即办’政务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社会治理创新”五大领域,共206个重点改革项目。其中,红色基因传承项目22个,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项目73个,“吉事即办”政务服务项目37个,乡村振兴路径项目28个,社会治理创新项目46个。全市重点改革项目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和效果导向,有利于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效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重点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项目领跑。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全市五大领域的重点改革实行挂图作战,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重在落实、末端见效。通过思想大解放、项目大攻坚、干群大行动、瓶颈大突破,实现总量突进、质效提升、活力迸发,必将推动我市在新一轮发展中育先机、开新局、走前列,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徐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