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郎当红军
送郎当红军(水粉画)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扩大红军,为红军部队输送兵源,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互济会、反帝拥苏大同盟、赤少队等群众团体,宣传发动群众送子送夫参加红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安福县钱山乡油市村妇女刘仁英,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就受尽地主土豪劣绅的欺凌。她嫁给丈夫刘宋生,生有一个儿子,名叫刘苟生。尽管夫妇二人辛勤劳动,并没有逃离贫穷的苦海。土地革命的春风吹进油市村,她积极参加妇女联合会组织的农民夜校学习。在农民夜校,她认真识字学文化,又逐渐懂得了革命是为了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的深刻道理。1930年初,她与丈夫商量,把儿子苟生送去部队当红军,又动员丈夫刘宋生也去部队当红军。她为丈夫做好十几双鞋子,缝补好衣袜,打点行装,一路高唱《送郎当红军》的歌儿把丈夫刘宋生送进红军队伍。
她的事迹被群众广泛传唱,震动了各个乡村。成为全县拥军的典范。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妇女。一时,妇女送子送夫当红军风靡全县,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扩红任务。
安福县城关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