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康文卿_吉州区近现代人物专题

热度199票  浏览43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6月08日 18:20

  康文卿(1858~1936年),字信智,别字桂林,吉安县(现吉州区)青塘乡人。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吉安县分会会长,吉安县中医送诊局局长,吉安县道德会会长,吉安县先觉祠善长,吉安隆昌木行经理。

  康文卿的父亲康大德早逝,生有四子,文卿居长。家贫无隔夜粮,全靠母亲柴氏与人做针凿和砻舂米,挣下升合糙米,拌以糠菜充饥。及文卿稍长,便安排他学徒习商。

  康文卿家居赣江边,扼赣、禾、泸三水之门户,安(福)、永(新)、遂(川)、万(安)、泰(和)诸县,盛产杉、楠木及毛竹,每年运往南(昌)、浔(九江)、江(苏)、浙(江)之排筏,络绎不绝,都要从康文卿家门口经过,商人采贩者也都汇集于此。康文卿“心计精密”,借资在赣江之滨开没了“隆昌木行”,并附设旅社,“设备周至”。从此,来往客商云集该店。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获资甚厚”。再经商二十余年,已成为吉安屈指可数的巨富。但是,康文卿仍“逢奉俭约,治家纤细必较,粒粟匙饭,半丝半缕,必有归宿”。而对地方公益及各项善举,却“不计赢绌,不念亲疏恩仇,视所蓄积若敝屣草芥,慷慨捐舍,无几微留恋之色。”凡是为公益事情及社会其它善事,“则举囊中所有而尽与之,虽盈千累万而不惜。”省立第七师范校舍不足,他一次便捐赠银洋5000元。省立吉安六中,也因教室不够,求他乐助,他问来求助的校长:“需要多少钱?”校长说:“善士能给3000银元,则代表全体师生表示感谢。”康文卿说:“先别道谢,只问3000元是否够用?”校长见此慷慨,便将实情相告:“真要解决问题,则需5000银元。”康文卿便捐给该校5000元。此外,他陆续捐给吉安义渡局店房一幢,价值1000余银元;捐给吉安育婴堂店房一幢,价值1000余银元;捐文信国公祠修建费7000余银元;捐送吉安县志局修志经费1000银元;捐送吉安县幼稚建筑费500余银元,中山民校200银元,必建国民党吉安县政府8000余银元。平日扶危济困,修桥铺路,送医施药,济贫施食,累积捐送银元6000余元。综其生平捐款187次,共计银元228110元;施寒衣五次,计550件。民国十五年(1926),江西省省长李定魁授予他“急公好义”匾。南京国民政府以其乐善好施,于民国二十四年九月,颁发“义举仁风”巨匾一块,表扬他的义行。从民国十年到民国二十八年,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国立十三中学、吉安县政府等单位,送给他的乐善好施的匾额计25块。当时吉安县商会萧宗川赋诗赞扬他道:“我欲善士行,特出前无古。起义自微寒,眼光超市贾。积财不自私,济施常遍普。慷慨解囊助,不作守钱虏。”双曰:“逢奉比人薄,好善比人强;闻善心欢喜,见义愿担当。或提倡教育,或辅助善堂;或整修道路,或建筑桥梁;或救人急难,或济人饥肠。种咱大善举,罄竹不能说详。四海仰高风,交口共赞扬。”

  民国二十五年(1936)康文卿逝世,终年78岁。死后,县长温惠畴及前清进士邹鹄等人,将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一生善举的赞誉表扬,及他本人的一些著述,编成《康文卿先生文集》留传后世。

  (来源<>)

  

顶:9 踩:1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98 (6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81 (57次打分)
【已经有58人表态】
9票
感动 感动
8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9票
难过 难过
8票
搞笑 搞笑
5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8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周忱_吉州区明代人物专题
  • 回到吉州县志查看更多...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