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曾民瞻(北宋天文学)_永丰县宋代人物专题

热度279票  浏览439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6月08日 18:04

  北宋天文学曾民瞻发明制造的晷漏,对于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民瞻(生卒年不详),字南仲,永丰睦陂(今永丰县坑田乡)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曾朝阳,庆历二年(1042)进士,叔祖父曾匪,庆历六年(1046)进士,号称“二曾”。堂兄曾元忠,大观三年(1109)进士,则爱好天文、历法,撰有《天文图》、《春秋历法》和《古今年表》等著作。

  受堂兄的影响,曾民瞻自幼聪明好学,尤其爱好天文,常常在夜间观察天象,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不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执着的追求,奠定了他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基础。

  宣和三年(1121),曾民瞻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南昌县尉,管的是治安。在工作中,他发现郡置晷漏计时有误差,决定根据自己平日的观察数据,试制一种更为精密的晷漏计时。

  为了制造新晷漏,曾天瞻根据当地的经纬,观察天空的星象,测量四季的日影,注意朔望的月形,研究天体变化的规律,精确计算贮水器皿的容积,漏水孔通的大小。掌握了时空的准确数据后,又用铜、铁、木材等材料,制成铜壶、铜盆、铜斛、铜虬、铜钲和木箭、木偶等部件,配上机关,涂上釉彩,组装成一台新的晷漏。这种晷漏不但计时准确、外形美观,而且还可视听信号,应用方便。就当时来说,科技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晷漏已失传,但曾民瞻创新的晷漏制造方法,在《南宋书》、《永丰县志》和《吉安府志》中有些记载。具体做法是:范金为壶,刻木为箭后,置二脚二斛,壶之水资于盆,盆之水资于斛;其于注水,则为铜虬张口吐之;箭之高为二木偶:左者昼司刻,夜司点,其前设铁板,每一刻一点则击板以告;右者昼司晨,夜司更,其前设铜钲,每一晨一更则鸣钲以告。又为二木图:其一用木荐之,以测晷景;其一用水转之,以法天象。

  晷漏虽不是曾民瞻的发明,但他对计时仪器的改进,使它更为精密,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曾民瞻著有《晷漏》等书。

  

顶:14 踩:2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 (9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3 (69次打分)
【已经有85人表态】
16票
感动 感动
13票
路过 路过
9票
高兴 高兴
13票
难过 难过
9票
搞笑 搞笑
11票
愤怒 愤怒
8票
无聊 无聊
6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袁佐龙(革命烈士)_博雅人物专题
  • 下一篇:王其仁_博雅当代人物专题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