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茶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金叶子” 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人民网遂川5月10日电(张志斌)“原来我们夫妻都是泥瓦工,有活干就做苦工,挣一点零花钱,没活干就闲在家里……”钟坤福原来是江西遂川县戴家埔乡立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夫妻每年靠打零工挣生活费,收入不固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但2018年,他通过发展茶叶加工厂,今年上半年就盈利了7万余元,还带动周边80余户群众增产增收,改头换面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据遂川县戴家埔乡立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康光明介绍,像钟坤福这样靠发展茶产业或者种植茶园摘掉贫困帽的村民,立新村有130余户。他介绍道,立新村茶园面积达2100余亩,近年来该村以茶业作为产业精准扶贫主抓手,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让贫困户通过茶产业获得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遂川县为增强贫困群众种茶、制茶、售茶势头,通过政府来扶、干部来帮、社会力量来带三种方式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努力探索依托优势产业加快脱贫的新路子。”遂川县茶业局局长古志伟表示,政府来扶就是健全配齐以服务茶叶种植、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补充一批茶叶种植技术专业人员。仅2018年,遂川县就举办了8期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次达700多人。
谈到“干部帮到位”,古志伟介绍道,近年来,遂川县建立了干部“9753”责任帮扶精准扶贫机制,县级干部“1+9”、科级干部“1+7”、股级干部“1+5”,一般干部“1+3”标准,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原则上按每户贫困户不高于5000元的标准落实产业帮扶资金,千方百计引导贫困户将产业资金投向合作社或产业基地等经营主体。
谈到“社会力量带到位”,古志伟说,长江商学院在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启动长江公益狗牯脑善茶项目,设立了茶学助学基金,2019年计划资助15名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漳州科技学院茶学专业,帮助遂川县培养了一批茶专业人才。
为实现脱贫攻坚可持续性,遂川县还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立了联结机制,助力群众脱贫。针对自身条件不足,难以独自发展茶叶产业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身种植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茶产业;通过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和劳务联结等方式,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我创办的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有142户农户加入该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入股土地200多亩,带动人均增收3000余元。”遂川县高坪镇车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说。
遂川县县长肖凌秋表示,近年来,遂川县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茶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建立“狗牯脑茶产业发展基金”扶持茶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茶产业扶持资金超2亿元,建立了从基地建设到市场销售一条龙扶持的财政奖补机制。
据统计,遂川县茶园面积已由2010年的不足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8.2万亩;茶叶年产量由原来的800吨增长到现在的8700吨,产值达21.7亿元,品牌价值达到22.22亿元;形成了遍布东南亚、俄罗斯、格鲁吉亚及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春夏秋三季产茶、早中晚品种齐全、红青绿品种众多、高中低档次皆有的茶产业格局。截至目前,遂川县近10万人从事茶业相关行业,4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茶产业,实现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达4000元。
“遂川县将继续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作为增强脱贫村、脱贫户造血功能的根本举措,努力探索产业扶贫的新路子。”遂川县委书记张智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