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茶市“好戏”演起来
3月10日,久雨初晴,春回大地。放眼中国名茶之乡——遂川,茶树吐绿,新芽绽放,茶园中,到处是采摘的身影,茶企里,揉捻杀青忙个不停,茶市上,买家卖家熙来攘往……
又是一年春茶季,茶市“好戏”演起来!
好品质才能卖好价
“已做干茶有一百多斤,全都卖完了。最高的卖到680元一斤。比去年同期贵160元!”惊蛰刚过,来自汤湖镇高塘村,2018年6月3日在浮梁全国茶叶大赛获得“茶王”称号的梁根新就已经忙开了,高企的价格让他惊喜不已。“今年开春后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茶叶产量下降,鲜叶每市斤比去年同期贵了差不多20多元。”
在久经茶市起落风雨的梁根新看来,今年茶叶出芽率较往年偏低,产量下降了两成,但茶叶品质却在提升,这得益于多年来的政府重视,推广低改、有机茶种植技术,生态有机茶园一块连着一块,不仅品相、口感不断改善提高,而且更加绿色有机,更受市场青睐。
原材料是基础,好工艺是保障。为确保品质,不砸自家“金字招牌”,遂川茶行业制定统一标准。“采摘、摊青、杀青、初揉、杀二青、复揉、整形提毫、足干,一步都不能少!”远大茶业负责人、90后茶界“新秀”罗勇介绍说,品质有了保证,得到市场的认可,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品牌响闯出大市场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聆听着今年春晚井冈山分会场的《请茶歌》,让青茶村钟石林亲切不已,更没想到的是,自家的狗牯脑茶,也能搭上这阵“东风”,火上一把!“春茶还没生产,就接到好多外地的订单,都说是看到春晚,了解到井冈山有茶叶,狗牯脑茶名气大!”
发展农产品,做大品牌是关键,“唱响”品牌不仅有春晚的“一把火”,更在于当地久久为功的品牌培养之路。遂川县大胆整合,“聚沙成塔”,并认证为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让这家“中华老字号”从江西品牌众多的茶叶中脱颖而出,位列“四绿一红”之首。
酒香还怕巷子深。遂川县加大宣传推介,多角度开展品牌宣传。聘请著名演员唐国强拍摄宣传片,在央视、江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投放广告,鼓励茶企、茶商、茶农积极参加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茶博会、品鉴会、茶王赛、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品牌更响了,市场更大了。“我的干茶主要销往本县和赣州等地。有通过快递,有直接送到茶庄的,也有茶商上门求购。现在,愁不够卖,根本不愁销!”巾石乡竹坪村茶农吴连花高兴地说道。
大产业铺就致富路
春雨间隙,在吴连花茶叶合作社扶贫基地内,一片忙碌的采摘景象。他流转了500亩茶园作为基地,邀请了30户贫困户成立合作社,提供种植、加工培训,优先安排到基地采摘鲜叶、人工锄草等,增加收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遂川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茶叶年产量7000吨,产值达18亿元,带动约1.5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今年,我村将建一个茶叶扶贫车间,邀请茶科专家对村民进行制茶培训,提升茶品质,卖上好价钱。”对于前景,汤湖镇青茶村支部书记李路华信心满满。
茶业既是生态产业,又是绿色产业。就在茶农忙着“鼓荷包”时,一批又一批观光客来到茶山,体验农家风情。随着有机、生态的“茶旅游”深入人心,遂川县在汤湖镇、戴家埔乡打造出遂桂、久营等公路沿线“观光长廊”,安村、玕山等5个千亩精品观光茶园,勤劳的茶乡人瞄准商机,开办起了茶馆、饭店、茶园乐,卖起了蜂蜜、笋干、茶叶等特产,投身“茶旅游”淘金的浪潮。(范新华、刘祖刚)
供稿:遂川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