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山水清音

热度88票  浏览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3月06日 19:03

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山冈,跨过了多少沟坎,到泰和县上圯乡西岗村深山老林子里的大垅自然村时,已经过了晌午。站在高高的垅垅背,放眼望去,一坵坵、一塅塅的青禾田,层层叠叠盘绕在山谷和山腰,一仰头,一低头,满眼都是莽莽苍苍的大树。

山岭上有栋夯土垒的竹泥围屋,与所有客家阿姆一样,巫秀英缠着头巾,在厨房灶头锅尾忙乎着。当天,我跟随着上圯乡扶贫工作组上到大垅,是为精准扶贫把脉,听听留在这山坳坳里的客家人都有些啥想法。

“三十里的米果四十里的糕,十里的禾米累断腰。有嘛个想法?田头地尾,承星履草死命累,却是大垅最穷的人家。不是我等无划算,确实是山高土瘠,青禾田好看不中用,都是冷水浆田,耗尽功夫收不到百斤谷。辛辛苦苦累一年,手上冇半分活钱;想出外寻营生,却天高皇帝远;赶趟沙村圩要走九十九道弯,挑担谷子要翻山越岭,才能闻到人烟味;养大的鸡鸭鹅,编好的木竹器,晒好的竹笋干,出山换钱登天难。”说起自家的苦,巫秀英如歌如吟,泪珠子止不住往下落。“阿姆唔哭,田还是那个田,山还是那座山,政策当然好,大垅十九户人家出去了十四户,开店的开店,打工的打工,只有幺儿木木子,冇本事,困住在这大山坑,连栋砖房也盖不起。”瘦弱的幺儿兴宜一脸的无奈,巫秀英半晌无语。再与其他贫困户座谈,情况大抵如此。看来,与贫困如影随形的是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出大山难脱贫哦。把准脉好开方,斟酌来斟酌去,异地搬迁就是一帖良方,只是,故土难离,这五户人家怕是不愿迁……

一提搬迁,巫秀英把头摇得拨浪鼓般,“穷家万担,迁出去?一没地二没钱,拔营撬根的,建新房哪有这么容易?”扶贫干部劝迁,巫秀英躲在屋里,几天也不给个照面,她说不出抵制的缘由,只知道嫁到这大垅坑快六十年了,养儿育女,如同山里长着的野花朵朵,日出莳田砻谷碾米,日落锅台针头线尾,一辈子就快过去了,却要连根栽到山外!不过,她心里明镜似的,县里的、乡里的扶贫干部不恼不烦,天天往家里跑,风雨无阻,披星戴月的,还不是为着自己这个穷家好?

自打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往外走,到沿海打工,到县城定居、做生意,村子里越来越清静了。清静得人心惶惶的。太清静,人们过日子的心气儿就往下塌。生活条件差,地方穷,就养不住人。混得有点模样的,携父母子女举家搬迁。现在的大垅只剩下五户常住人家,都是没钱起新屋没处搬迁的贫困户。幺儿兴宜直到三十大几才娶妻,好在生养了两个小娇孙。只是,大孙子上初中有寄宿,小的快要上小学了,大垅坑离西岗村小有几十里山路,这么一点点大的孩子,怎么办?工作组里的刘书记,讲得一口客家话,细声慢语地劝解:“唔要拖后腿,国家花那么多钱扶贫搬迁,是天大的好事,迁徙去的新家就在圩上的路边边子,你们几家吃尽了大山坑里的苦,以后,崽崽女女还要出门见世面,住到离圩近的地方,方便哦!”想起高高的垅垅背,巫秀英动心了,只是异地安置,真能像工作组说的那么好吗?还有,盖房可是好大的一笔钱,去哪找?

那一天,巫秀英熬好了豆角干大肉汤,就等去乡里开会的幺儿兴宜回。窗外大板栗树上咔嚓咔嚓响起了雀音,往外一瞅,两只喜鹊子扇着翅扑哧一下飞走了。幺儿兴宜回来,满脸喜色,端起碗又放下,放下又端起,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阿姆,就要挖掉穷根了,垅背上五户是精准扶贫对象,要异地搬迁安置,政府统一帮我们盖新房呢!”巫秀英刚把汤送进嘴里,“咕嘟”一下顺嗓子眼儿就到了肚里,一看窗外,喜鹊子又飞回了树上。

麻布坑移民安置点开工建设的时候,我们帮扶工作组特意去了趟巫秀英家。她端出自制的蜂蜜杨梅干,使劲劝我们吃。工作组跟搬迁户谈美丽乡村建设、退耕还林、精准扶贫,她在听,却表现出不了解、不关心。遭遇物质的极度贫瘠,普普通通的客家女人,她更关心的,是一季稻子、毛竹和茶籽油的收成。她打听,贫困户异地安置盖房子,能有多少补助?自家还要掏多少钱?“虽说我等穷,总要出一部分钱的,出多了,兴宜承受不起;出少了,又对不住国家。”看她左右为难的模样,我拿出手机,用计算器一样一样跟她算——危房改造补助,异地搬迁补助,各种各样的惠农补贴,算来算去,这五户人家其实一分钱也不用出。她一听有点愣,半晌,咧开嘴笑了,老人的牙齿脱光了,没有牙齿的笑容,显得慈祥而童真。

孙儿进了上圯乡的中心小学读书,媳妇去福建打工,幺儿兴宜盯着房子,巫秀英侍弄一日三餐。一家子借住在别人闲置的老房子里,就在麻布坑安置点建设工地对面。她说要看着她的新房一点一点长。打屋脚、砌墙、浇水泥、倒板、装门窗。每天,巫秀英从田埂穿过去,再上一个小坡,往她的新屋瞅上一眼,在刷墙呢;过一会,再瞅一眼,雪白的墙面亮堂堂……真快啊,年前,一栋栋,一排排,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的新房就立了起来。外迁时刻,巫秀英一家早早来到大垅坑,烧香叩头拜别祖先和老屋,大垅坑的路边,摆满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粮油棉被以及菜坛酒缸猪槽……大到老人的棺木,小到支豆架的木棍子。“能带就带,能省一个钱是一个钱,到新家处处都要花钱哟!”在广东打工的三儿特意赶回来,带了一帮兄弟姊妹搬物件。“哎哟,工作组又送家具又送电视机,连红灯笼都给挂好了,不用带这些破烂玩意儿,真的不用搬,不用搬!”现场一片闹哄哄的。想起要去新房子里过大年,巫秀英就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欢喜。“阿妹领导,你给我想副对子,过年贴门口。”“要写哪样的?”“写政策的好,写享福哩!”我心里笑,打着腹稿,想好了,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她听:“别土屋,住新楼,谁携乳燕迁乔木;向小康,过大年,我发心声谢党恩。”“好,好,好!今年快八十了,享福哩,挪了个新窝好幸福!”

再去大垅,正是年后串门做客的好日子,巫秀英一家已经脱贫了。她要我陪着,去看看她曾经的家。担心她的年纪大,我还是叫了辆生态养护工区的工程车。一路上,巫秀英说着自己刚来大垅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她说,以前的日子穷,很多事不敢想,比如还能坐这种车上岭背去。如今生活比从前好,好了还想好。可这份好里,永远离不开那个心气儿。我听得直点头。

到了大垅坑,整个村庄像一桩突然浮现在眼前的陈年往事,让人动容。巫秀英领着我,沿路一户一户地看,仿佛每个院子都像旧时光的家,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巫秀英看着自家那些旧得不能再旧的瓦檐,有点出神。扫帚草下成了野鸡的窝,野鸡娘领着一群小鸡仔安闲地溜达呢。梯田里全是油茶林,圆圆的茶果子油光发亮,都是油茶低改后的新品种,不用怎么管护还产量高。荒山又成了林,松树、橡树、栎树、杉树、栗树,枝枝叶叶,漫溢到老屋的窗前门口,鸟鸣声声,山水清音。巫秀英扇着鼻子嗅,我问:“老人家,你在嗅什么哦,草香还是花香?”“都不是,是树香!”我也用力吸着鼻子,没闻到香味。问同行的人,她们也觉得没香。

如果说,树真的有香气,也是最清淡的香,清淡到最灵敏的鼻子都无从捕捉。再一想,巫秀英是闻着树的气息长到这岁数的,她闻到的,定是过好日子的心气儿。(刘晓雪)

顶:3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2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3 (26次打分)
【已经有28人表态】
3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2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党旗辉映脱贫路—遂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扫描
  • 下一篇:吉安柔性引才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