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一位大学教师的为民情怀——记青原区天玉镇塘尾村第一书记曾新华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09票  浏览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2月28日 11:04

□本报记者刘丽萍

“又瘦了、黑了,曾书记为了塘尾真是吃了苦。”每次见到曾新华,村民们都会心疼地念叨着。曾新华,是井冈山大学一名普通的教师。2017年5月,曾新华被选派到青原区天玉镇塘尾村担任第一书记,自此,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为民爱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情怀。

扶贫工作的“活字典”

沉下身子,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曾新华到村任职后的第一件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走访了26户贫困户,35名党员、退休老支部书记、支部委员,9个村小组长。通过发放第一书记信息卡的方式走遍了全村300多户非贫困户。

经过走访,他对每个贫困户的经济生活状况、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建设、村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经商、非贫困户生活状况及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

为了更好地推进塘尾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他还认真研读学习中央、省、市、区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入户宣讲扶贫政策。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以及不断地努力学习,他很快就与帮扶工作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制定出井冈山大学帮扶塘尾村工作方案,并获得学校党委常委会议通过。

在塘尾村任职仅两个月的时间,曾新华对扶贫工作就轻车熟路,干部群众都说曾新华是塘尾村扶贫工作的“活字典”。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扶贫就要扶到实处。履职以来,曾新华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依托学校的人才、科技等优势,真心实意做好了多项实事。

塘尾村共有26户贫困户,已全部覆盖产业帮扶,其中8户加入绿滋源光伏扶贫项目,18户加入源中园红芽芋合作社。学校投入5万元建立塘尾村香菇种植实验基地,前期有12户贫困户加入。为了减少贫困户负担,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地受益,在香菇出产时,曾新华第一时间联系学校食堂、附近餐馆,对贫困户手中的香菇进行收购,还利用QQ群、微信群发布香菇销售信息,极大地解决了香菇销路问题。

为消除塘尾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现状,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井冈山大学投入20万元帮助塘尾村建立100KW的村级光伏电站,建成后村集体每年有7至8万元的固定收益。2017年,塘尾村整合项目资金178万元,建设了四个新农村点、安全饮水项目两个、一事一议项目一个、环境整治项目一个、整村推进项目两个,为把塘尾打造成干净、漂亮、宜居的美丽乡村奠定了扎实基础。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曾新华设计了第一书记信息卡,并挨家挨户发放到村民手中。信息卡包含了他的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

自从有了这张信息卡,曾新华经常接到村民来电找他帮忙解决问题。贫困户朱金明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特殊性紫癜疾病,经常要住院并服用药物。为了减少他的负担,曾新华主动帮他在社会扶贫网上发布需求筹集资金,并在春节前送上300元慰问金。曾新华还主动承担了两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贫困户郭足俚在世时年老体弱、家庭困难,曾新华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贫困户刘海军单亲、女儿读初中,曾新华帮助落实相关扶贫政策……村民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也愿意找曾书记调解。“曾书记就是我们的贴心人”,村民们都这样评价曾新华。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曾新华扎根乡村,情洒农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投入到塘尾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顶:4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3 (3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9 (32次打分)
【已经有35人表态】
6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青原检察院推进扫黑除恶行动
  • 下一篇:青原喜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