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展新姿———青原农村环境整治升级工程扫描
□彭生苟、刘奉
“村里装上了垃圾桶,还配备了保洁员,垃圾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以前满是垃圾的河如今恢复了清澈见底的模样……”说到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的好处,青原区新圩镇璋塘村的村民赞不绝口。
近年来,青原区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抓手,率先启动“思想先导、集中整治、改革创新、奖惩保障”四大农村环境整治升级工程,农村环境初步实现了由“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美丽嬗变。
实施“思想先导”工程
环保观念内化于心
青原区结合吉安市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以青东公路、乡镇主干道、村委会所在地等为主阵地,更新大型广告宣传牌7块、新增宣传标语20条。开展“三进”大宣讲,“进学校”主要抓好“一会一课”教育(即利用一次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宣讲农村清洁工程知识);“进村居”主要抓好“一日一栏”建设工作(即每个村每月确定一个清洁日、每月办好一期宣传栏);“进农户”主要突出“一信一画”宣传到户(即给每户农民发放一封做好农村清洁工程的公开信、一幅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的宣传画),形成了学校、家庭、村居及老、少、幼谈环保、爱环保的浓厚氛围。
实施“集中整治”工程
扮靓乡村画卷
该区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建设理念,将4月份定为全区“三清理、三整治”农村陈年垃圾清理整治月,村组干部群众在全面做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组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网络,对农村各地的陈年垃圾进行拉网式的大规模全民性集中清理。乡镇按照“每月一清理、每周一巡查”的工作制度,重点清理青东公路沿线、通村主干道、群众习惯性堆放垃圾场所,以实景拍摄的方式将清理情况和巡查现场图片上报备案。
实施“改革创新”工程
处理方法以点带面
该区积极学习和借鉴浙江金华太阳能堆肥房成功经验,投入资金20万元,选择新圩镇炉下村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工作,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完成值夏镇污水处理试点工程的各项工作,并在全市率先通过省市专家评估;在富田镇匡家新村、何家新村等村点开展雨污分流试点;在新圩镇易家洲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试点。东固畲族乡、富田镇等较偏远村落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实行以村(组)为单位,以镇村共建的方式,在每个行政村或村民聚居点周边建设1-2个砖混小型焚烧炉,由保洁员将收集好的回收垃圾进行统一安全焚烧处理。
实施“奖惩保障”工程
长效管理村民自治
区财政建立专项奖补资金,根据各乡镇街道年终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考评得分和排名情况,实行不平衡奖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装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区直各部门单位每年拿出不少于1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村点环境治理;乡镇按照农村人口不少于每人10元/年的标准,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等,加大乡镇财政投入比重。实行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工作督促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按时取景反馈。同时,开展“好娃娃、文明村、文明户”等卫生评比活动,对进步明显的农户和检举不良卫生习性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引导实现农村环境的村民自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