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郡新城添异彩——新干电力发展变迁记
□孙隽源、李细兰
新干,地处江西中部,是吉安市的“北大门”,随着新宜吉跨区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电网建设的高密度投入,供电服务的发展升级,清洁能源的广泛运用,这座底蕴深厚的古郡新城正焕发出流光溢彩。
强网:黎山村从无电到可靠用电
“现在的黎山村民不再为用电犯愁了,村里还通了动力电,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生意越做越火,年收入少说也有20多万元。”日前,该县桃溪乡黎山村金生土菜馆老板刘金生开心地说。
黎山为赣中第一高峰,具有“小庐山”美誉。位于海拔1000米的黎山村,300余户村民分布在大大小小近10个山旮旯里。
1978年以前,山上村民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点煤油灯,秉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1988年,黎山村集体总动员,挖洞立杆、肩扛手抬导线,建起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
“那时用的都是木头电杆,每逢刮风下雨,经常会倒杆线断,停电时常发生。”黎山村老支书杨象生对当年场景记忆犹新。
2008年1月,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将通往黎山村的道路阻断,供电线路瘫痪,黎山村一夜之间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新干供电公司动员150人徒步上山抢修,经过一个星期昼夜奋战,黎山村重见光明。
2010年,全国第二次农网改造拉开帷幕。新干供电公司对10千伏黎山次支线进行大线径绝缘化和风岔口入地电缆改造,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随着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黎山村吸引了更多来自周边县市的游客休闲度假,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随之而来的是用电负荷急剧增加,低电压问题凸显。2014年,新干供电公司为黎山村新增3台300千伏安变压器,进一步解决了该村的低电压问题。
“现在时兴旅游,新余、宜春、吉安三地又抱团发展,再加上供电有保障,看来我这土菜馆规模还得扩大。”说起今后打算,刘金生信心满满。
服务:数据“代步”不跑腿
“现在的供电服务真是好,一个电话就到,一个微信就回复,一键就办好,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办电或缴费业务。”该县三湖镇蒋家村支部书记邓玉平逢人就夸供电服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蒋家村,缴电费需要依靠村电工挨家挨户收取;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得跑到5000米之外的供电营业厅缴纳,遇上天晴还好,雨天路不好走,缴个电费还得带着一身泥水回家。
“说起缴纳电费,在以前这的确是个事情,很闹心,有时候还真不知自己用了多少度电,因为那时候村里电表是几家共用一只,而且每月电价都不同,高的可以达到3.5元/千瓦时,低的也有1.1元/千瓦时。”村民蒋水林回忆道。
2001年3月,新干供电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第一次农网改造同期启动,标志着该县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2012年,新干供电公司智能电表改造开始在蒋家村试点,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蒋家村352户居民用户开始使用新式的智能电表。
“起初,还不知道这智能电表可以实时记录家里的用电情况,电量不足时还可以自动提醒,一举改变了原来被动用电模式,消费更透明。”邓玉平说道。
2016年,新干供电公司在全县推广掌上电力、电e宝等线上智能缴费方式,全县近13万用户更多体验到网上缴费的便捷,同时307个客户微信群也给用电客户带来更加贴心供电服务。如今,供电业务办理由客户来回跑到后来的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以及现在的网上一键办理,真正实现“群众跑腿”为“数据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