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贴心暖男”———记万安罗塘乡村背村“第一书记”余亮良
□黄丽群、周卫红、周端忠
他操着外地口音,皮肤黝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脸上经常挂着谦虚的笑容。他就是现任万安县罗塘乡村背村“第一书记”的余亮良,被该村的村民亲切地称为“贴心暖男”。
“第一书记”,就是带有独特时代印记的一个符号,一个让百姓感到放心、感到暖心的称呼。驻村以来,为尽快熟悉情况,打开局面,余亮良走遍村里的角角落落,平时与村民拉家常,从聊天中了解大伙所盼所想,赶上农忙为大伙搭把手。不到一个月,村里的工作他样样能上手,村情民意清清楚楚。但是余亮良明白,仅靠交心、知心远远不够,要真正赢得民心,还得实打实的替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让村民富起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发达了,才有富裕的前提。余亮良为了改善村里的路况,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帮助村里修好了入户路。
“余书记真是热心肠,是个大好人。”年逾七旬的曾云生说起余亮良,心里满是感激。那天,他匆匆忙忙地走在街上,赶去坐班车看望在县城住院的妻子。得知情况的余亮良二话没说就开上自己的车子,送曾云生去县医院看望妻子。热心的余亮良带着他找到主治医生,了解其妻子的病情,选定医治方案,鼓励她振作精神,战胜疾病。下午返回时,余亮良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200元,嘱咐他买些营养品给妻子补身子。一年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余亮良带领驻村工作队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少年儿童生活状况,征集了10位贫困儿童的心愿,为他们送上爱心包裹。
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发展经济,余亮良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村背村曾是震惊中外的“万安暴动”策源地,著名革命先驱曾天宇等在这里传播革命思想,留下了许多革命者的足迹。余亮良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以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提出了村背村红色旅游及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今年8月份,余亮良从上级部门争取2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背村小组“曾天宇故居”等三处文物点的修缮。今年,村背村成功流转80亩山地。11月份,余亮良组织12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起共种植井冈蜜柚1000多棵。该基地采取“贫困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选取了24户加入到井冈蜜柚合作社中。在余亮良的牵线搭桥下,该基地前期投入资金完全由中国瑞林提供,合作社收益归贫困户所有。
自任职村背村“第一书记”以来,余亮良的概念里只有“付出”这个词,付出精力,付出真心。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他收获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口碑,收获了乡村干部的支持,也收获了村背村一天比一天更好的发展。放眼村背村,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在绿阴下蜿蜒,一幢幢样式新颖的安居房在村中挺立,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