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老区群众的幸福梦 ——万安扶贫开发气象新
□刘耀金、黄丽群
2015年以来,万安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决战三年”目标,通过实行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有劳动能力扶贫对象产业帮扶全覆盖、无劳动能力扶贫对象保障全覆盖,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全县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全力打响扶贫攻坚战役。
搬迁扶贫再提速
“盼了7年,终于在县城有了自己的房子,真是太高兴了。”近日,在万安县搬迁移民“梦想家园·景福苑小区”摸号选房现场,五丰镇麻溪村横坑村村民吴小春高兴极了。景福苑移民小区将有48户移民在春节前入住新房。
2015年,该县创新搬迁方式,实行“政府团购、让利移民”,主攻“进城进园”,鼓励“乡镇建点”,实行梯度安置,全县将有6484户困难家庭有望住上新房。该县通过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小额创业贷款、公益岗位就业,帮助移民户找准发展路子,拓宽增收渠道,提升脱贫致富、建设新家园的能力。
产业帮扶出真招
该县将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心,通过创新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实用技术培训、产业资金补助和产业担保贷款构建产业扶贫“四轮”驱动。既解决贫困群众“无米”之炊,又解决其“后顾”之忧,促进了贫困群众产业脱贫。去年,该县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小额贷款风险抵押,安排1000万元奖补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
该县通过扶贫资金到户、产业奖补提标、产业信贷试点、服务体系创新等措施,大力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有机茶叶、特种水产、毛竹生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另外,从省级产业扶贫资金和争取省级安排的移民后扶资金中各拿出200万元拨至县农信社,按照1比8的比例放大贷款,在20个试点村中开展产业贷款试点工作。县财政每年再安排6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存入县农信社,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贷款范围,帮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
精准脱贫见实效
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县按照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意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一引一带”模式助推“精准脱贫”,即村党组织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通过党支部引领示范、技术扶持,能人大户带头致富,贫困户跟着学、跟着干,最后实现脱贫致富。芙蓉镇龙溪村引导贫困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和红薯种植,按照“党组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初步形成了红薯藤养牛、牛粪种红薯、红薯加工淀粉的一条龙循环产业,帮助本村123户贫困户脱贫。
该县还通过能人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各项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整合筹措各类资金,大力扶持创办家庭农场,发展茶叶、油茶、毛竹、肉牛等种养产业。
另外,该县每年从省级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中切出2/3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即对干部重点帮扶的A类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一次性扶持产业发展补助资金5000元以上,按规划分批实施,3年内全覆盖。2015年,该县全体党政机关干部按照副科级以上干部“1+8”,正股级干部“1+6”,其他干部“1+4”的方式,实现了对全县129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