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畲乡儿女的日子甜如蜜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三十,晨光熹微,我驾驶SUV汽车,携带妻儿,从县城出发,前往老家笠婆坳,陪伴父母过年。笠婆坳是一个距离县城有一百余公里的畲族小山村。当车辆行驶在宽敞的柏油公路上,沿途可见蓝天白云下青山叠翠,路两旁村庄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靓丽农家小楼。
“公路通达旺山乡、百姓致富歌盛世”。 老家已经贴上的大红春联,更添节日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车子抵达父母家,正是早饭时刻。全家男女老少齐聚一堂热闹非凡,喝着醇厚绵长的米酒,吃着地道的山珍土菜……合家团圆的欢声笑语不断。“如今农村人的生活可是大变样了!”父亲自豪地对我们说道,“路通财就通!现在村里的茶油、莲子、土鸡等,城里人抢着要,家家户户有钱了,日子都过得殷实,生活比蜜还甜,天天如过年!”
忆往昔,道塞山河旧。这个不到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曾经饱受"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苦。父亲对围坐在他身边的儿孙们忆苦思甜地诉说道:以前的日子苦哟,从年头忙到年尾,难得吃到一餐荤腥,村民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人背畜驮的日子。“低头是坎抬头山,羊肠小道十八弯,山民脱贫苦无路,守着‘金山’难致富”。祖祖辈辈虽不甘心过着“养牛耕田、养猪过年、养鸡花钱”的日子,却一直无力改变现状。
“脱贫门第春光好,致富人家喜事多。”吃罢早饭,走出家门,年纪还不到三十岁的堂弟曹聪难掩幸福,边擦洗车边和我攀谈。“你看,各家各户的房子都是大宅院,不比城里人的商品房差,甚至还要好吧?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了小轿车,有的家里还不止一辆呢!在村里,我这是第26个购买小汽车的。有路、有车,出行就方便多了”。我眼瞅着他的新轿车,沐浴在冬日暖阳下,车身如同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美不胜收。而他脚下的路,恰似一条美丽的绸带,从他的屋前飘向村外的世界。
千里纵横,叠叠关山阻隔。我深知:由于深远偏僻,交通不便,山民们的生活曾经异常困窘。“土坯作住房,蓑衣作衣裳,烤火代棉被,蕃薯作口粮”,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笠婆坳外嫁的多,娶进来的少,没有姑娘愿意嫁到搭寮而居的山区老林来。三十多年前,二十出头的叔叔曹绪发,外出打工时与一外省女孩相恋。当这个女孩历经千山万水,再翻山越岭来到村子里时,不由傻了眼:所谓的家只是2间土坯房,家徒四壁,床是几块木板搭在两条长凳上……,女孩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哭着决然而去。崎岖的山路成了叔叔曹绪发心中永远的痛,成了笠婆坳村民发家致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要致富,先修路。修公路,通汽车,不仅是笠婆坳人、而且是像笠婆坳人一样,饱受着交通不便之苦的,永丰山区群众的梦想!
车窗似轴屏,摄进满眼诗情画意;公路如玉带,牵来万里绿水青山。永丰交通人坚持“建、管、养、用”四字诀,牵住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牛鼻子”。至今已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400余公里;新修(改建)桥梁520多座。完成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1150条960公里 。“四好农村路”成为了乡村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筑梦之路”。
二十多年前永丰县境内管养的水泥公路里程不足40公里的交通窘况,一去不复返了。而今抚吉、昌宁、广吉高速公路和绕城一级公路项目相继建成通车。 3条高速公路成为贯穿永丰县境内各乡(镇)村的大动脉,让永丰彻底告别了三无(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县的历史。路通天地新。随着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30多万农民出行难、就医难、外出打工难、娶媳妇难,这难那难都迎刃而解了。
“公路通处处带来人财旺,农家乐户户喜庆福寿齐”。 笠婆坳通路通车后,村民们憋了多年的劲,终于爆发了。山上栽杨梅、板栗,田里种水稻、白莲……村前山脚还办起了“农家乐”呢。腰包鼓了,眼界宽了,农产品还搭上了互联网,小洋楼、小广场、小汽车,哈哈,日子真的大变样啊。畲族山乡儿女的幸福生活,正像花一样绽放,像风一样传递,像水一样流淌。(曹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