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也不能短了志气——永丰坑田镇洲头村刘国保的脱贫故事
田间管理
喂养土鸡
做晚饭
中国江西网吉安讯 通讯员张功荣、刘学武报道:“我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扶了我一把,我很感激,但不能凡事依赖政府,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再穷,也不能短了志气。”5月15日,在永丰县坑田镇洲头村刘国保家的辣椒大棚里,一垄垄辣椒长势喜人,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谈起自己的脱贫的历程,他坚定地说道。
今年51的刘国保,由于妻子患有骨髓炎、自己患有直肠炎、眼有残疾等原因致贫。在驻村干部引领下,面对贫困,没有等靠要,怀着对子女的强烈责任心,和坚定的生活信念,夫妻二人拖着病痛的身体,朝耕暮耘,学习技术,发展早辣椒、高产油茶、肉牛等产业,不断扩大种养规模。2016摘去贫困帽,如今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命运坎坷生活一路艰辛
由于家庭原因,刘国保25岁结婚后,便分到2千元的债务。“那时候的几千元真的是个大数字,所以家里一直很穷。”谈起旧时往事刘国保心情依然很沉重。也正如此,结婚后的夫妻俩没敢要孩子,而是没日没夜地做事挣钱还债,除了自己4亩良田,连别人不愿种的低产稻田,夫妻俩也揽下来种。种莲藕、种水稻、种蔬菜……经过两年多时间夫妻俩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终于把债务还清了。
还清债务后,生活稍有改善。一年过后,大儿子出生了,给这个家带来了喜庆,小孩3岁后,刘国保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建起了两层的新房,一家人又回到了挣钱还钱的日子。“要是懒点,生活都没有保障。”刘国保说道。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刘国保太过辛劳,身体累垮了。“足足有4年没法下田做事,还得买药吃,那时候生活实在是苦。”回想起当年刘国保直摇头。那会生活的负担全部落到了妻子张红英肩上,靠着一个女人和几亩农田,一家人就这样在苦水中艰难地熬过了这4年。待身体恢复过来后,夫妻俩勤勤恳恳艰难地维持这个家,眼看生活一点点变好,但2014年3月,刘国保的妻子左腿被查出患有骨髓炎,必须进行手术,8万多元的手术费用掏空了整个家的积蓄,因此还欠下更多的债务。此时大儿子正在读大学,小女儿上小学,家里还有老母亲要照顾,刘国保因为要照顾患病的妻子无法出去工作,生活非常拮据,但面对着眼前的压力,刘国保依然坚强。
精准扶贫带来曙光
2014年6月,刘国保成为洲头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刘国保的妻子也因此被评上了低保。驻村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妻子医疗费用可以报销,大儿子读书申请了免息贷款,看到医药费和儿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刘国保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在帮扶工作组的鼓励和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当年种的4亩辣椒喜获丰收,纯利1万多元。此外,利用5000元的产业资金,刘国保还养起了一头母牛。
“帮扶干部真的帮了我大忙,经常询问我家的生产生活,还经常会给我介绍活做,闲时在外面帮人家做事有170元一天。”刘国保说起帮扶干部时脸上透着感激之情。
在帮扶干部的倾情帮扶下,老刘种的辣椒一年比一年好,产业发展也多样化,在夫妻俩的辛勤努力下,2016年,刘国保一家纯收入达到3万余元,老刘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勤劳奋斗生活越来越好
“自己吃了这么多苦,孩子也跟着吃了不少苦,所以让小孩多读书,读书才是出路。”说起对孩子的教育,刘国保认定只有多读书才是贫困人家的出路。儿子也深信父亲的话,勤奋刻苦,成绩一直优秀。只要有空就帮家里做农活,在大学期间,还勤工俭学,充分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在调理之下,妻子的腿也渐渐好转,现在可以穿上雨靴到农田做点轻活。刘国保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打理农事。现在除了种辣椒,刘国保还种了6亩的水稻和3亩油茶,农闲时还能外出给别人做木工。无债一身轻的刘国保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今年油茶树也开始挂果了,辣椒长得也还可以。现在没什么压力了,儿子也长大了,很争气,等他读完研究生家里日子就更好过了。”刘国保历经艰辛苦尽甘来,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