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搬出深山天地宽———永丰石马镇林潭村姚家小组易地搬迁扶贫见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48票  浏览3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9月22日 20:20

□饶晓华、刘学武、帅丽雯

4月19日,打开水龙头,当第一股清泉喷涌而出的那一刻,永丰县石马镇林潭村姚家小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的贫困户董金莲眼眶湿润润的,心中百感交集。自此之后,翻山越岭走了45年的荆棘小道,坏了又换挑了45年的水桶……以往的种种不便,已成过眼云烟了。

就在3个月前,董金莲一家还生活在石马镇林潭村一个叫仰坪小组的深山沟里。进出村的山路高低不平,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里使不上劲,村民大多选择步行出入。今年67岁的董金莲家境贫寒,丈夫30来岁左眼失明,后来右眼发展为弱视,现有一儿两女,女儿已嫁,儿子罗富兴40岁了还是单身。

董金莲和丈夫都不会骑自行车,要去赶集就得凌晨四五点出发,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隔壁的佐坑村再坐半小时的客车才能到圩镇上。每赶一次集,前后要做足好几天的准备。年纪大了有时候走得慢赶不上班车或赶集买回的东西路程远又扛不起,更是苦不堪言。

不仅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去。生活用水得到山上的小池里去挑,因落叶野草腐败的原因,池里的水经常色如浓茶,只有沉淀后方能洗漱饮用。挑水道路崎岖路陡,每天董金莲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挑水,才能保证全家人畜用水的需要。家里的几亩水田光照差,产量低,收入少,全家的日子过得异常的贫困清苦。近年来,随着村里陆续有村民搬迁到圩镇或离圩镇较近的村落,董金莲一家人搬出去的愿望日益迫切,由于缺少资金,只能作罢。

贫困的时间久了,人也不自信了。罗富兴去年外出打工处了一个女朋友,女朋友年前提出要来家里看看,他都找借口一一回绝了。

“路途远、房子差,不敢带回来。以前就有人带到途中,女孩就原地返回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新房建好了,交通也方便了,致富产业也发展了,在房间自信的罗富兴还与女友进行微信视频,让她看看自己房间近期的装扮。

“你们来了,快到我家来坐坐。”安置在董金莲家对面的贫困户范九莲热情地招呼笔者。70来平方米的新房,两房两厅一厨一卫,南北通透,通水通电,设计合理。说起新居,范九莲满脸笑容:“这里真不错,光线又好,人也不孤单,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帮扶我的领导们。”范九莲是纯女户,原居住在偏远山区蛇形小组,方圆800米内没有其他住户,自己体弱多病,丈夫也腿脚不便,加上两人都不会使用交通工具,出行很是艰难。范九莲原先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现在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天,偶尔还可以打牌玩。

不知不觉,左右邻居都凑了过来,来自中甘田的陈礼和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竖起大拇指,拉着笔者的手诉说着现在的幸福生活。陈礼和老房子在山脚下,最怕下大雨,因为那样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一家人经常提心吊胆。“我现在住上了好房子,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特别有安全感。感谢我们的党,我们会把生活越过越好。”现场,大家争相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否脱贫致富才是关键。据了解,林潭村去年易地搬迁的11户困难群众全部集中安置在盖勋姚家小组,占地面积共计1300平方米。“要让住在深山的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只是第一步,稳得住、快致富才是关键。搬过来的11户群众我们都划分了菜园,解决生活问题,同时通过发展中药材、养殖土鸡土鸭吸纳群众入股和就业。”林潭村党支部书记黄良平说。

亲眼见证姚家小组易地搬迁扶贫群众的变迁,看着村民一张张发自内心幸福的笑脸,我们相信明年这里将又是一番新天地。

顶:8 踩:1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 (4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3 (41次打分)
【已经有43人表态】
9票
感动 感动
7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6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6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永丰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 下一篇:“筝”做小主人 保护好地球 永丰公益小天使等120余人参加主题活动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