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润桑田——永丰打造水生态文明新农村掠影
□刘浩军、李军平
永丰县罗铺垦殖场朝阳新村,是沙溪镇下溪水库和国家森林公园水浆自然保护区移民村。又是一年春来到。近日,笔者再次探访朝阳新村,只觉绿满眼帘,花香荡漾,空气有点甜。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倒映整齐的庐陵民居,鱼儿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自由遨游。水塘之上曲折的廊桥,连通民居和竹林,廊桥上的亭阁里,村民聚集休闲。流经村庄的河溪清流潺潺,岸边的绿树上鸟鸣声声。村后的山上有水土保持白茶基地、果树林、松杉林,水库山塘,家庭农场,山清水秀,果蔬飘香,是村民们生态致富的绿色“靠山”。
“以前,河堤年久失修,塌方淤积严重,水流不畅,在汛期遭遇洪水,河水猛涨,漫进了房屋。由于安全无防护,曾经有老人和小孩不慎掉进河里。”村民黄雷新说,“如今,河堤得到了生态护岸,在堤路旁安装了路灯,我们不再提心吊胆了!”
由于朝阳新村的门塘归村集体所有,又没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以前,有的村民长期往塘里倾倒生产和生活垃圾,后来成了公共垃圾池。永丰县水利局把朝阳新村列为本单位帮扶对象后,对门塘进行标本兼治,在清挖垃圾、衬砌塘岸、绿化岸边的同时,指导村里成立水生态治理保护理事会,落实管护责任主体,订立管护村规民约,做到奖惩并重,实行长效管理。同时,加固塘岸装上护栏,岸边栽柳植草,塘里种上荷花,放养观赏鱼,垃圾塘变水景观。
“过去,我们晴天用死水,雨天用泥浆水。遇到干旱,要挑着水桶到远离村庄的大山里找水。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挑水,长期饮用未经净化的水源,一些村民还因水致病。”村民钟磊花说,县水利局为村里新建了自来水工程,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同时,帮助朝阳新村制定了水环境保洁制度,“公推民选”1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聘请了2名环境卫生保洁员。
县水利局不仅在村容村貌建设上帮扶朝阳新村,还在致富产业上倾情助力。新建改建灌溉和排涝工程,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管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产出高”的标准,全面巩固提高全村农田水利设施功用,保障农业生产旱涝保收、节水增收。
朝阳新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灌区只建灌溉渠道,不建排涝渠道,一到汛期遭遇洪水,渠道灌排共用,极易造成农作物受涝被淹。大部分渠系工程建后无管护经费保障,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缺位,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群众“一事一议”议而不决,导致灌排渠系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只建不管,只用不管,管用脱节,老化失修,淤塞渗漏,水库有水难以灌进田里,耕地受涝积水排不出。遇到大旱,农民争水抢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解决灌排工程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建设、管理、使用脱节,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老大难问题,永丰县水利局根据县政府文件精神,明确朝阳新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对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全部归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谁所有谁管护,县财政给予管护经费补助,确保了水利工程建得起、有人管,用得好,长期发挥效益。
输水节水两手抓。如今,朝阳新村的水土保持生态白茶基地,惠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育苗大棚里,用上了管道喷灌节水设施。有了水利保障,白茶基地和惠丰农业旱涝皆增收,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前来休闲赏景的人们络绎不绝。水生态文明建设,使朝阳新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家园。朝阳新村先后获得江西省第四届文明村镇、江西省园林单位、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吉安市绿色社区等诸多荣誉,成为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