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争先锋] 穷山沟里结“远亲”——记永丰龙冈畲族乡芭溪村第一书记罗艳梅
□黄启明、肖亮、本报记者曹素萍
永丰县龙冈畲族乡芭溪村,属“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村280户1160人,其中贫困户28户102人。
2015年7月8日,村里迎来了一位“远亲”,她就是市民政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罗艳梅。作为“第一书记”,罗艳梅任职以来,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深入村里调研,熟悉村貌村情民意,向群众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助力精准扶贫。
争取资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1月5日早晨,芭溪村贫困户游春明骑着车载着自家养的几只土鸡,行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前往圩镇赶集。摩托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为了改善村里落后面貌,罗艳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项资金,帮助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芭溪村小组至社前坑村小组低压线路较长,电压经常不稳,一直影响着村民用电问题。罗艳梅得知情况后,与县电力部门协调,新架设了近2000米高压线,有效破解电压不稳问题。针对移民搬迁建设,罗艳梅先后向县扶贫办争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8万元,落实了10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不仅如此,罗艳梅利用其原职单位市民政局挂点龙冈村的优势,积极向上级部门协调落实帮扶资金90余万元,完善了石榴花移民安置点的附属设施建设;新修了王沙洲至汉滩公路及下坑机耕道;新建了王家城篮球场;完成了张家车移民搬迁点的主干道、巷道、下水道建设;新修鹅井组800米灌溉渠道,龙冈村各村小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精准识别,为扶贫打下基础
罗艳梅一进驻村里,就积极投入到村级工作中,与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基本情况,并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中去,走访老党员和贫困户,详细记录每户家庭基本情况。不到一个月,她的足迹已经遍及全村13个村小组。全面了解村里的情况后,她将贫困户的生活现状、主要致贫原因和当前意愿进行归纳总结,并按一户一册装订好,为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让贫困户知晓最新扶贫惠民政策,罗艳梅同乡村干部一起将政策编印成册,一一上户发放并讲解政策细节,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告知并帮助申请落实其可以享受的政策。2010年,凡埠组村民陈小平的妻子和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自己也瘫痪在床,日常生活皆由其八旬的老父亲照顾。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在读书,虽然他家早就纳入低保常保范围,但是生活依然十分困难。罗艳梅了解情况后,与县民政局积极协调,为他全家争取了低保指标,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情系民生,架起“连心”桥梁
罗艳梅时刻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份子,与乡村干部同吃住,说农家话,做农家事,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她充分发挥女干部心细、体贴的特点,在民政人与贫困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2016年初,通过走访慰问,罗艳梅为全村贫困户送去8500元慰问金,让贫困户沐浴党的阳光,感受温暖;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游荷燕联系慈善机构免费手术,省去手术费用10万多元;六一儿童节前夕,为芭溪小学每位学生发放5套衣服……一件件民生实事,百姓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都纷纷为她点赞。
罗艳梅虽为一名女子,却有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繁杂琐碎的基层工作,从不抱怨,从不畏缩,总是把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头,也正是因为她的踏实肯干和聪明智慧,让村民记住了这位朴实无华的“罗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