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这个“田教授”不简单———泰和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小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76票  浏览1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7月08日 20:12

□刘桃、本报记者潘虹莉

“自从有了‘田教授’,我学会了蜜柚种植技术,一年增收2万多元。”近日,泰和县禾市镇萍芫村村民王华祥,在井冈蜜柚种植大户刘云伟的蜜柚基地里剪枝时,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

王华祥,只是泰和千余“田教授”带富的上万群众之一。

自2015年该县“田教授”服务团人才工作模式推行以来,已涌现1399位“田教授”,带领全县11630户农户投身乌鸡、孔雀、灵芝等产业,4200多户贫困户通过“田教授”“1+1”精准帮扶脱贫致富,297个行政村通过资产、资金入股“田教授”产业合作社或“田教授e家”电商平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00多万元。

刘云伟在2016年6月通过“群众举荐、村级申报、乡镇择优、县级审核、培训提升、试讲测评”六个环节,按照“组织放得心、群众信得过、产业兴得起、技能过得硬、传授听得懂”五个标准,层层把关,成为泰和县千余“田教授”队伍中的一员。

被聘为“田教授”,刘云伟心里美滋滋的。他说:“县里对‘田教授’在项目立项、产业扶持、培训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和重点支持。”

除了荣誉,“田教授”更肩负着责任。他们变得更加忙碌了,不仅要成为科学技术的宣讲员、实训基地的辅导员、产业发展的引导员,更要忙充电、忙服务、忙壮大产业。

记者此次采访本有预约,可是,在螺溪镇保全村白芨中草药“田教授”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里,记者扑了个空。只见到张晓亮教授的“学员”在基地里忙活。

通过电话,得知他已在山东曲阜、菏泽、临沂等地考察白芨和元胡等药材的收获设备。下一站,他准备去大连理工大学学习白芨、元胡等药材的西药提取技术,还要去江苏沭阳考察稻蛙养殖项目,准备扩大产业。

3月学整地和灌溉,4、5月学种植、采收与加工,6、7月学除草,8、9月学施肥……在课程安排表上,张晓亮的教学任务排得满满当当。

在创建“田教授”服务团的基础上,泰和县成立“田教授”服务协会,并在全县22个乡镇成立“田教授”分会。依托“田教授”服务协会,他们打造了江西省首家三农创客孵化空间——“田教授”创客聚落部,从资金、政策、技术上扶持“田教授”创新创业。

在“田教授”创客聚落部,记者看到土鸡蛋、乌鸡酒、猕猴桃、野山茶油、井冈蜜柚、脐橙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创客聚落部已成为‘田教授’交流技术的平台、产业升级壮大的推手、对外开放的名片。”协会会长梁景湛一语道破题中之义。

禾市镇党委委员、县派组织员肖学圳深有感触:“‘田教授’在带动百姓致富的同时,也帮基层政府减轻了压力,成为政府推广新技术、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脱贫攻坚等工作的得力助手。”

如今,这一创新做法,已先后入选全国首届和第三届基层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入编北京大学人才资源管理教材教学典型案例。

顶:3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2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5 (21次打分)
【已经有26人表态】
3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2票
难过 难过
7票
搞笑 搞笑
1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我不闯红灯”,泰和交警在行动
  • 下一篇:泰和万合积极推进土坯房拆除工作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