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笔架山下换新颜——泰和县上模乡打造村美民富新城镇记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08票  浏览1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7月08日 20:12

□彭龙鹏、梁生斌

土坯房拆除了,安全隐患排除了;清洁工程推进了,乡村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路子更宽了。

近年来,泰和县上模乡围绕建设和谐宜居新上模目标,通过实施“产城互动”发展战略,以小城镇建设、清洁工程、特色富民产业为抓手,按照“净、绿、美、富、和”五字标准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笔架山下的上模乡村美民富新城镇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小城镇建设群众主导

为改变农村道路交通不便,村庄杂乱无章等现象,该乡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洁化工程,更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五美”的理念,激发群众积极性,让群众由“客人”变为“主人”。在油洲三口塘自然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等靠要”,自觉主动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每家每户平均投资投劳1万多元,共计30多万元。同时,该村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积极做好1927年10月在三口塘成立中共泰和特别区委和秋收暴动计划会议旧址的保护修缮工作,变成村中一道红色风景。

群众反映的中小学校舍较破,且地方较偏、上学放学严重影响交通的实际,该乡经过多方调研考证,提出了中小学整体搬迁工作,目前已做好规划,在征地当中。当地群众反映圩镇用水困难,该乡争取150万元新建饮水工程赢得群众赞声一片。

追求人居环境“净绿美”

为打造“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的农村生态家园,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该乡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将农村人居环境由“脏乱差”变“净绿美”。

灵溪村游家新村,原来垃圾遍地,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当地蹲村干部、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干部结合日常工作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口口宣传,让广大群众进一步领悟善待农村环境就是善待自我,动员群众积极地投身到环境卫生大整治的活动当中。村中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出理事会成员,明确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并聘请了1名专职保洁员,对村庄内的垃圾进行清运。同时,该乡对圩镇及各单位的垃圾和卫生死角等进行集中清理,并对圩镇沿路的户外广告、牌匾管理进行了规范,对集贸市场进行了整顿,引导摊点入场、入室经营。

据了解,全乡共出动人工1200余人次,清运垃圾1.3万多方;摸排卫生死角40多处,规范占路经营600余起,清理乱贴乱画3100余处,拆除铁皮棚10处,合计1700平方米。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为群众找准合适产业,以产销一体化的形式带动群众直接参与并受益,让群众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中脱贫致富,实现变“输血”为“造血”。油洲井冈蜜柚合作社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村致富能人以资金和技术入股、贫困户1000元+投劳的形式入股。贫困户成了股民,劳动力成了股本,贫困户分享红利机会更大,“输血”变“造血”成了现实。

同时,该乡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富民产业。北溪村的泥鳅养殖合作社采取“农户+产品+公司”的产销一体的形式,解决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养了泥鳅卖难的实际。目前泥鳅养殖基地45亩,年产泥鳅1.8万斤,贫困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华远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平时共享种植、田间灭虫、采摘等经验;销售时,合作社领着客户上门收购,无缝对接实现社员盈利最大化。目前该合作社共种植黄栀子1000余亩,现年产黄栀子100余万斤,年销售额高达200余万元,进入盛采期后年将获利400万元以上。

顶:5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3 (2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29次打分)
【已经有39人表态】
6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7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4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泰和县灌溪镇:联动改造贫困村
  • 下一篇:泰和县一小客车驶入水塘 车上4人三死一伤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