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苦伶仃受救助 泰和82岁老人有“心里话”要说
原标题:孤苦伶仃受救助 心怀感恩当“园丁” 泰和82岁老人有“心里话”要说
陈儒才及其写下的近万字“心里话”
从小是孤儿,在政府的救助下读书直至大学毕业;当了一辈子的教师,编过教材,当过特约记者,在当地“知名度”很高;如今,在医院已住了18年,度过了4320天,他要感谢和感恩的人很多……
3月3日,泰和县一位82岁老人陈儒才,带着伏案写了一个多月近1万字的“心里话”走进吉安晚报社。陈儒才老人,到底有怎样的传奇人生?经历了什么让他发出由衷的感谢?本报记者对其深入采访,听其讲述背后的故事。
感恩帮扶 孤儿成才回报社会
陈儒才,今年82岁,泰和县碧溪镇霞溪村人。七八岁时,父母先后离世,从此成为孤儿。幸运的是,当时好心人“收留”了他,并将其送到当地小学读书。陈儒才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读书非常认真,成绩也经常在班上名列前茅。
因为读书成绩比较好,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帮扶,陈儒才顺利读上了吉安师范,直至后来考上原吉安师专,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陈儒才被分配到泰和县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老师,先后在碧溪等多个乡镇担任中小学教师,直至退休。陈儒才把近乎半辈子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当地的教育事业,陈儒才称,这也是他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如今,陈儒才夫妇均已年过八旬,儿孙满堂,大家庭有40余人,多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有多名大学生、党员和公职人员,在当地早就小有名气。陈儒才的退休金,一个月约4000元钱。对于幸福美好的生活,陈瑞才认为都是来自于读书时政府的帮扶,所以他感恩于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