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红土地上迈出的富民步伐———永新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走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周智玮
热度112票  浏览2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5月08日 19:38

□周智玮、记者曹素萍

永新,因山而钟灵毓秀,也为山所困,成为贫困县。

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铿锵号召,也是永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

立下“军令状”的永新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多举扶持做活产业,科技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可持续,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长短结合、梯次推进、稳定持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2017年,全县退出贫困村63个,脱贫2197户825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农民人均纯收入9533元,同比增长13.1%,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产业如何选——因地制宜,让产业“准”起来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

贫困群众本身就底子薄,在脱贫攻坚中更不能“瞎折腾”“一窝蜂”,需要靶向施策,选准产业,走对路子。

有了这种清醒认识的永新县决策层,在多次深入调研、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和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效益、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的要求,立足该县资源禀赋,独辟蹊径,按照“高山植楠、缓坡栽柚、田间种菜、河滩育桑”规划布局,发展“四个千万工程”(即千垅万亩绿色蔬菜工程、千丝万缕种桑养蚕富民工程、千秋万代珍稀楠木生态工程、千村万户井冈山蜜柚老乡工程)富民产业,同时,各乡镇根据自身实况,引入一个生命力强、有市场前景、看得见经济效益的产业,绘就了一幅符合永新实际、顺应群众意愿、功能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

全县产业扶贫“蓝图”已绘就,上色各凭本事。

在中乡在中村,毗邻县现代农业示范园,道路两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头,场面蔚为壮观。“我乡紧密承接县农业示范园,发挥地形地貌优势,探索香瓜产业扶贫模式。”在中乡党委书记郭页发介绍,“仅此一项,可实现年净利润900万元,直接解决当地贫困户300余人就业,平均每人增收1.5万元/年。”

象形乡是全国生态乡镇。该乡立足本乡多丘陵的种养优势,引进绿色生态种养产业,按“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将全村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仅依托永药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的合作社就捆绑了208户贫困户。

不仅于此,三湾乡丝瓜络产业、莲洲乡菌菇产业、龙田荷花产业、高桥楼立体化种植产业……一批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在永新遍地开花。

据悉,永新县现已发展“四个千万工程”富民产业25.6万亩,带动2.2万户农民受益(其中贫困户6072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各乡各村特色扶贫产业也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强力推手。

产业如何扶——多方共为,让产业“活”起来

产业选好了,让产业“活”起来,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硬道理。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永新县注重“内外兼修”,既培养本土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又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社,改“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经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探索出“反租倒包”“反租代包”、股本分红、基地务工等形式,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依托县农业示范园引进的山东农业开发企业禾沐田园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四统一分”模式(统一育供幼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肥料、统一保护价收购、分户规划种植),将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链中,使其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都能有收益。如今,以“禾沐田园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成为永新县发展蔬菜产业扶贫的强力“引擎”,辐射范围已由附近乡镇延至较远乡镇,一大批农村能人尝到了甜头。烟阁乡长富村支书郭坤先在村里组建了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对于带领群众致富,他可是信心十足:“种菜初期向公司赊账,收获后再抵扣,这种模式对我们来说投资少、风险小,我正努力说服村里40多户低保户加入进来,让他们也能摆脱贫困。”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支撑。针对绿色产业缺乏资金的难题,永新县制定出台了《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补实施办法》,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一律给予补偿,共发放奖补资金600多万元。此外,对种植“四个千万工程”的贫困户,开展政策性林业保险和商业保险,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同时,创新推行“财政惠农信贷通”担保贷款,由政府贴息,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已发放产业贷款1.97亿元,惠及农户688户。

酒香也怕巷子深。深山里的农特产品多且优,却难有销路。为此,永新紧跟“互联网快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38个“邮乐购·农村e邮”电商站点,172个邮乐站点覆盖全县各个乡镇,极大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永新莲洲乡光明村的木耳通过中国邮政江西电商扶贫的微信公众号营销,仅一天线上销售4000多单,销售额达5万余元。目前,永新县“农村e邮”专柜已对接全县31个产业合作社,收集上线本地农特产品202款,线上线下带动农产品销售600余万元,对接产业合作社31个,对接贫困户2138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27元,点均带动包裹寄递量3139件。

有能人带动,有资金保障,有销售路子,永新县的扶贫产业发展犹如顺水行舟。

产业如何稳——内生动力,让产业“稳”得住

产业发展不能“昙花一现”,得可持续。

“扶贫”是一项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工程。

产业扶贫,绝非简单地将项目引进村中,更要让“脱贫”扎根在农民心中,改变贫困群众思想意识,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扶“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永新县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最长远的发展动力来抓,将人、财、智、物精准对接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提升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能力,彻底斩断“贫困链条”。永新县任弼时中学的贫困生吴智海通过 “自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是永新在教育扶贫答卷上落下的鲜亮一笔。

扶贫扶“志”。“当贫困户、吃低保不是光荣的事,生活改善了,退出低保是应该的。”在中乡在中村史小六,这个穷了大半辈子的中年汉子,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志智双扶”,靠自己勤劳致富,走出了贫困的阴霾。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永新县把“扶贫先扶志”作为宣传工作的先导,积极向贫困群众宣传扶贫政策措施,营造“扶贫不扶懒”的社会氛围;选树一批自强不息、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标杆,破除“贫困光荣、贫困有理”的风气,克服“等靠要”心理。

扶贫扶“技”。永新县整合“雨露计划”、科技部3个科技特派团等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帮助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实用技术,提高脱贫致富专业技能,坚定脱贫信心,自主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在莲洲乡溶溪村,合作社每年花费60万元,专门聘请了一支10多人的技术团队,负责解决基地的技术难题,并对贫困户免费包教包会。村干部们也发挥作用。牵藤、剪须、人工授粉……村干部带头学习种植技术,再手把手教给贫困户,把越来越多的群众身边人变成种养能手、变成“土专家”。

历经冬的蛰伏,播撒下春的希望,收获之时,永新必将收获满怀自信的累累硕果,迈出富民新步伐,在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大道上步履铿锵、阔步前行。

顶:5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6 (3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7 (34次打分)
【已经有36人表态】
8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平畴沃野漾新风———看永新如何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 下一篇:“保”出内生动力“稳”住细水长流———永新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记事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